城中村改造是城市通往文明之路的重要一环。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濮阳市辖区各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7月20日至21日,在市委宣传部组织下,濮阳网记者跟随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市辖区各城中村,就环境绿化、垃圾投放、创建氛围等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
城中村里话创建,文明成了新“门面”
五甲户村是华龙区建设办下辖的城中村。近几年,五甲户针对村子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包括铺设柏油路、建文化广场等,让村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提升。村里还规划了停车位,村内有4条大路可通往市城区,每条道路两旁都是绿树环绕,一片绿意盎然景象,提升了村子的“门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展示栏张贴在村内的显著位置,每个胡同口都摆放有统一购置的垃圾箱,村里还成立了专业的消杀队伍,12名专职保洁员负责全村的垃圾清运工作。“我们不需要专用的消防通道,可以说我们村的4条大路都是消防通道。”村支书管自臣告诉记者。
正值午后,艳阳高照,文化广场上并没有居民前去休闲娱乐,然而村里却没闲着,保洁员开始挨个检查每条路上的卫生情况。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了全村人的共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也日渐深入人心,但是在探访过程中也发现了一处闲置宅基地上有砖块裸露的现象。
花园里的戚城屯,大村庄里的小心思
戚城屯村把“花”融入了文明城市的“肌理”。这座处于市城区和濮阳县“连接点”上的村庄,除了月季花开满了房前屋后,精神文明建设也做的有模有样,宣传氛围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宣传展示牌在进村的主干道上展示,柏油大路宽敞干净,垃圾桶摆放在特定位置,村委会院内配置有小型灭火装备,安排了专人进行维护……
创好文明城市建设“面子”的同时,戚城屯对“里子”的建设没有松懈,村委会门前的舞台逢周末、节假日就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胜利办组宣委员王菲告诉记者,“村民自编自唱创作了‘村歌’,去年还举办了第一届‘村晚’,大家主动性很高,自己创作自己排练,戏曲、歌舞、三句半……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之余,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让村庄更文明。” 更文明的村庄,让戚城屯“颜值”显著提升。
文明城市创建有优劣,“绣花”之功不放松
濮水办前漳消村村委会所在地在村西头,在村委会显著位置写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旁边是新修建的文化广场,广场整齐的绿化,形象生动的文明标语令人眼前一亮,凉亭、长廊、健身器材,文化广场成为了村里的小公园。
然而,在文化广场内发现有丢弃的西瓜皮;在村内居民聚居区,记者一行并没有见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等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斑驳的墙面上宣传画已经褪掉了原来的颜色,广场外电线裸露在外;村委会向东,有一处垃圾中转站,垃圾堆积、气味难闻,虽然垃圾中转站远离居民区,但是露天垃圾中转站确实有碍观瞻;由于村里没有地下水管道,村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到了室外,胡同小巷里有明显低洼积水。
创建之路久久为功,文明理念要见行动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皇甫办前范庄村探访。村内经过硬化的主干道干净整洁,墙上展示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的宣传展板,垃圾桶每隔一段距离摆放一个,村委会安排了3名环卫工对村内道路进行打扫,每天定时定人进行垃圾清运。但是,有个别胡同巷子存在地面没有硬化,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车辆驶过,在主干道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污渍。
皇甫办太行村的6名环卫工全部纳入了市政管理,村庄的道路修整的平整干净,部分村民家的外墙上绘有各种类型的公益广告,村委会和文化广场正在进行提升建设,村委会外的宣传栏里没有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等宣传内容。
搬迁村里的文明创建,细微之处见真章
记者来到示范区卫都办张仪村进行探访。张仪村分为东张仪村和西张仪村,两村属于搬迁村。东张仪村村委会前即为高阳大道,柏油路面平整卫生,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垃圾桶,沿街外墙上张贴有文明餐桌、病媒生物防治等公益广告。村委会前的道路上配置有健身器材,方便村民休闲娱乐,村委会向西,新建一处文化大舞台,2019年年底竣工,由于疫情防控,至目前,文化大舞台尚未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未在显著位置张贴,村规民约没有“上墙”。
西张仪村的拆迁安置居民居住在统一安置点,柏油路面干净卫生,垃圾桶摆放有序,宣传栏上展示有村民公约。宣传栏顶棚处存在破损现象,有一整面宣传展示栏上仅仅张贴了三篇宣传信息,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有待提升。
据悉,城中村的提升改造是民生工程,城中村里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正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为群众谋利益的缩影,文明城市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方面,更在于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共生。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濮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城中村提升改造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城中村悄然发生着改变,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幸福感正不断攀升。
(记者 刘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