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濮阳 > 正文

从“花园村庄”到“世外桃源” ,濮阳城中村发生大变化

来源:濮阳早报编辑:马永欣 发布时间:2020-07-26 18:34:29

  从“花园村庄”到“世外桃源”

  有“街宽路净”也有 “整洁卫生”

  文明创建让小乡村有了大变化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通往文明之路的重要一环,城市的发展进步有赖于城中村各项工作的改造提升。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辖区各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7月20、21日,在市委宣传部组织下,记者跟随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深入到市辖区各城中村,就环境绿化、垃圾投放、创建氛围等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

  建设办五甲户村:

  机动车整齐停放

  五甲户村是华龙区建设办下辖的城中村。近年来,五甲户村进行了包括铺设柏油路、建文化广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等在内的软硬件设施改造,村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提升。为改善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五甲户村里规划了停车位。记者了解到,五甲户村是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700余人,包括8个村民小组。12名保洁员每天全天值班,所产生的垃圾一天进行两次清运。

  通过走访记者注意到,村内有多条大、小路,分别可以作为消防通道通往城市的主干道,道路两旁绿树环绕。私家车有序停靠在房屋两旁,房前屋后整洁敞亮,家家户户经过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显示出小康社会下农村的崭新面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展示栏张贴在村内的显著位置,胡同口处摆放有统一购置的垃圾箱,村里成立了专业的消杀队伍。

  20日下午,天气炎热,村里文化广场上并没有居民前去休闲娱乐,保洁员却依然在辛勤的工作,挨个检查每条路上的卫生情况。

  胜利办戚城屯村:

  “花园村庄”让人眼前一亮

  戚城屯村位于京开大道南端,公跨提路桥东侧,村庄面积360亩,人口2864,是我市第一轮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戚城屯村。宽敞明朗的街道,干净整洁的路面,让记者感到眼前一亮。紧接其后映入记者眼帘的则是开在街道两侧、拐角处、房屋旁的五颜六色的花植。据了解,2016年以来,戚城屯村以花果村建设为主题,栽植梨树、山楂、石榴、核桃等各类果树7000棵,栽植石楠、月季、竹柳、桂花、耐冬等绿化树木11万棵,绿化设计大街15条。走进戚城屯村,仿佛进入了一座“花园村庄”。

  除了这房前屋后的花果,戚城屯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模有样,宣传氛围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等宣传展示牌在进村的主干道上展示,柏油大路宽敞干净,垃圾桶摆放在特定位置,村委会院内配置有小型灭火装备,并安排专人进行维护。戚城屯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里的文艺团自编自唱创作了‘村歌’,去年还举办了第一届‘村晚’,大家主动性很高,自己创作自己排练,戏曲、歌舞、三句半……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之余,传递了社会正能量,让村庄更文明。”

  濮水办前漳消村:

  有亮点也有问题

  相比五甲户村和戚城屯村来说,濮水办辖区内的前漳消村位置偏远了许多。据了解,该村共有村民2700余人,包括8个生产小组。2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前漳消村。前漳消村的村委办公室在村西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在村委会院内显著位置宣传展示。旁边是新修建的文化广场,广场整齐的绿化,形象生动的文明标语令人眼前一亮,凉亭、长廊、健身器材,文化广场成了村里的小公园。

  在村里的其他街道上,记者并未在显著位置看到本应展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等文明城市创建内容,斑驳的墙面上宣传画已经褪掉了原来的颜色,广场外电线裸露在外。在通往村委办公室的下路上,设有一处垃圾中转站。记者探访时,站内垃圾有尚未清理的生活垃圾,散发出刺鼻的味道。由于村里没有地下水管道,村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到了室外路面,胡同小巷里地面不平整处较多,有明显低洼积水。同时记者注意到,村里墙面破损处也相对较多。

  皇甫办前范庄村:

  个别胡同存在污水随意排放

  皇甫办辖区内的前范庄村远离城市的繁华区,有着一种“世外桃源”的清静。在前范庄村记者看到,村内经过硬化的主干道干净整洁,墙上展示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的宣传展板,垃圾桶每隔一段距离摆放一个。记者了解到,前范庄村共有居民240多户900余人。村委会安排了3名环卫工对村内道路进行打扫,每天定时定人进行垃圾清运;但仍有个别胡同巷子存在地面没有硬化,存在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部分墙体表面也存在破损、脱落等现象。

  记者了解到,虽然村庄不大,但村里道路向南至中原路,向东至濮瑞路,都可以作为村里的消防通道。

  皇甫办太行村:

  各类公益广告画上墙

  同为皇甫办辖区的太行村,仅有村民560余人,分为2个生产小组。一个并不大的村落却设置了6名环卫工人负责村里日常的环卫工作。记者注意到,村里的道路修整的平整干净,部分村民家的外墙上绘有各种类型的公益广告,村委会和文化广场正在进行提升建设,村委会外的宣传栏里没有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等宣传内容。

  卫都办东、西张仪村:

  创建氛围有待提升

  7月21日上午,记者先后对属于卫都办辖区内的东张仪村和西张仪村进行探访,两村属于安置村。记者了解到,东张仪村自从拆迁之后,分三期盖了过渡房,设置了5名环卫工分片区负责村里的环卫工作,定时定点对村里产生的垃圾进行清运和消杀。

  高阳大道是东张仪村的主干道,柏油路面平整卫生,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垃圾桶,沿街外墙上张贴有文明餐桌、病媒生物防治等公益广告。村委会前的道路上配置有健身器材,方便村民休闲娱乐。村委会向西,新建一处文化大舞台,2019年年底竣工,由于疫情防控,至目前,文化大舞台尚未投入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并未在显著位置张贴,村规民约没有“上墙”。

  同为安置村的西张仪村也已经有了6年的“村龄”了,村里的柏油路面干净卫生,垃圾桶摆放有序,宣传栏上展示有村民公约。宣传栏顶棚处存在破损现象,文明城市创建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有待提升。

  近年来,城中村的提升改造一直是我市的重点民生工程,城中村里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正是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群众获利的缩影,城市文明不仅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同样还有悄然改造的城市乡村。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城中村提升改造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伴随着一个个小小村落的逐步改善,旧的村容被新的村貌所替代,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幸福感正不断攀升。

  记者 赵春晖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