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濮阳 > 正文

脱贫攻坚“排头兵”致富路上“领路人”——濮阳县驻村第一书记群像纪实

来源:大河报编辑:马永欣发布时间:2020-10-14 16:13:00

  产业发展促就业带脱贫

  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是主战场。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推进脱贫攻坚、夯实基层发展基础的有效机制。

  扎根田野,付出汗水。洒下的是第一书记奋战贫困的情怀,印刻的是龙乡人永久的幸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战中,龙乡大地一批又一批第一书记走在前、做表率。

  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濮阳县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布局不动摇,对驻村帮扶工作,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创新载体,驻村第一书记的尖刀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990个行政村,有贫困户的村976个,共有驻村第一书记555名,实现了贫困户10户以上的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贫困发生率1.5%以上的村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承担组织重托,肩负百姓期待。555名驻村第一书记决战脱贫,闻令而动,他们从农户家中到施工现场,从田间地头到扶贫车间,每时每刻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践行为党为民的铮铮誓言。

  抓党建,强基础,提振脱贫信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关系着脱贫攻坚的具体成效。

  濮阳县卫健委驻徐镇镇宋黄庄村第一书记王宏振到村里的时候,村新“两委”班子组建才4个月,群众基础也比较薄弱。第一次党员干部座谈会上,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堆“老大难”:路该修了、地里还没机井、文化广场也没有……了解情况后,王宏振把转变村干部和群众等、靠、要的陈旧思想作为首要的问题来抓,从加强村“两委”组织建设入手。为树立工作队和新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经王宏振提议、村“两委”商议,由驻村干部和“两委”成员个人共同筹钱1.4万元,不到1个月为村里安装了56盏简易路灯。

  观念一变天地宽,春风化雨孝善传。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王宏振还大力宣传孝善传统文化,全方位开展孝善敬老扶贫工作,在全村凝聚孝老爱幼的强大正能量。广大群众逐渐对村干部有了全新的认识,大家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王定村曾是省定深度贫困村,濮阳县第三中学刘超被派驻到该村任第一书记后,结合村“两委”换届,把优秀年轻党员干部选进“两委”班子,并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及马白邱等周边典型村学习,提高了班子的综合素质和带富能力。通过抓党建促脱贫谋振兴,实施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项目。现在,王定村12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县公用事业局驻郎中乡东减杜村第一书记张相凯,在扶贫第一线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惠民政策,还带领村内的“五老”人员和家族长,对村内坐等救助的贫困户进行教育整治,扶起脱贫志气,激发东减杜村群众主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贫困户通过自身辛勤劳动取得扶贫效果。

  县委统战部驻子岸镇汪寨村第一书记陈利锋,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着重抓好“一站两组三会”“一支队伍三面墙”作用发挥,营造全员参与、共同助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兴产业,促发展,找准致富路子

  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基层党组织才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发展农业产业、入股优质企业分红、土地流转……驻村第一书记们在发挥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上狠下功夫,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稳定、发展路径不够宽、项目对接不到位等问题。

  实干赢民心,产业助脱贫。县人大驻梨园乡北马李村第一书记韩小峰发现村里产业依然薄弱,为了让大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韩小峰先后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有志青年,到附近乡镇和周边的开封市、宝丰县等地考察项目。考察结束后,引进“安全扣”加工项目入驻扶贫就业点。又鼓励村“两委”及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种植秋葵70余亩、冬枣20余亩、菠菜40余亩,激发了发展新扶贫产业的活力,获得了村里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鼓足“黄土变金”的坚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群众力量。

  清河头乡东大韩村地理位置偏僻,农村种植模式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贫困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县统计局驻该村第一书记施振国,多方联系沟通筹集资金寻找项目,最终引进河南民生蚕茧丝绸有限公司桑蚕养殖加工项目,共流转土地678亩,建设养蚕大棚22座,建设存放蚕茧冷库和抽丝车间各1座,带动贫困户16户,安置就业100余人。如今,该项目已成为濮阳县产业扶贫的典范。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县公安局派驻驻户部寨镇宗郭庙村第一书记张绍坤认识到,农民要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小康路,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关键。他利用社区优势,积极招商引资,拓展致富思路,从北京将利通永兴食品有限公司招引到宗郭庙村紫东社区。该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工厂,招收36名工人。随后,又招引河南省怀药堂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宗郭庙村。该公司以山药为原料,生产8个山药系列产品,不仅能带动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入厂劳动,而且能带动周边村庄土地流转种植山药,使山药生产在本地产业化,引领本地农业经济大发展。

  县文广局驻郎中乡芦里村第一书记王存勇把抓产业促发展作为驻村扶贫的重中之重,组建经济实体,流转土地200亩,发展艾草种植,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县档案局驻庆祖镇前武陵村驻村第一书记贺艳蕊,积极邀请专家来村进行调研,根据前武陵村土地肥沃的特点,提出种植大蒜的建议。仅2017年,前武陵村群众种植大蒜1000余亩,年产量260万斤,年净利润达52万元,帮助11户贫困户26人实现脱贫。

  纾民困,惠民生,解决百姓难题

  扶贫路上“筑梦人”,心作良田情作犁。

  为了让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桎梏,驻村第一书记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扛起了重任,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助力脱贫攻坚,真真正正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了心上,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通乡何锁城村贫困户何留宽因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导致残疾,家庭特别困难。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下,2016年开始学习养鱼。县妇幼保健院驻该村第一书记李留喜给他送去养鱼的书籍,让他参加技能培训班,在他资金紧张的时候,借给他9000余元让他购买饲料,还帮助他协调贴息贷款2万元。2017年,何留宽开始养宠物狗,李留喜就开着他的面包车,多次接送他去唐山买狗、卖狗。2017年何留宽光荣脱贫,获得濮阳县“十佳脱贫标兵”荣誉称号。李留喜的代步工具面包车也成了一辆扶贫专车,只要群众有需要,保证随叫随到,并免费服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县税务局派驻户部寨村第一书记赵全勇,一到村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入户走访工作。贫困户曹锁柱肢体三级残疾,儿子曹训彪也是没有生活目标的人,他在思想和心理上对他们进行开导帮扶,帮助曹锁柱2017年养羊18只,仅一年时间就增加收入1万余元。2018年,在产业政策的引领下,他又帮助曹训彪在本村承包了濮阳县贵合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果园45亩,当年收入3万余元,真正实现了脱贫,被评为2018年“全县脱贫标兵”,并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为巩固脱贫成效,他又协调资金1.8万元为曹训彪买来农药、化肥、灌溉用电线。曹训彪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赵书记的精心帮扶,使我摘掉了贫穷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县文广局驻郎中乡芦里村第一书记王存勇一开始对自己提出了“四个不”:在村里不穿白衬衣,不戴墨镜,在群众家喝水不用自己的杯子,群众反映问题不拒绝。贫困学生刘志远才10岁,父亲是聋哑人,母亲患重度精神病,从小在邻居的接济下长大,整天在大街上乱跑。王存勇把他送到了市杂技学校学习,还协调濮阳六一助学中心对其进行长期帮扶资助,使孩子的上学问题得到了解决。

  甘洒真情润沃土,只为群众尽欢颜。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刻。濮阳县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表示,将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谷武民韩振峰 通讯员赵少辉 摄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