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济宁:践行文化“两创” 凝聚巾帼力量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24-12-23 16:25:17

  女齐则家齐,家齐则国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女性智慧。近年来,济宁市妇联立足“孔孟之乡”文化优势,践行文化“两创”,凝聚巾帼力量,创新开展涵养优良家风、关爱少年儿童、妇女创新创业等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济宁市妇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做实家庭、家教、家风文章,引领妇女群众传承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打造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和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妇字号”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打响“孔孟之乡 养教有方”家庭教育品牌。常态化开展“家在儒乡·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五年来,涌现出各类优秀家庭典型3万余户。

  “我们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采取志愿服务的方式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让优秀家风传播到千家万户。”济宁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尹露说。近年来,济宁2674支巾帼志愿服务队伍、5.6万名巾帼志愿者,定期到镇(街)、村(社区)开展关爱帮扶、家庭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倡树新风、扶弱助困,助推家庭和社会文明和谐。

  冬日的尼山圣境清新明净,山水之间,不仅是文脉绵长的旅游目的地,还是一处散发着融融暖意的省级“爱心妈妈驿站”。“爱心妈妈”带着结对儿童,经常组团来到这里,一起拜圣贤、学礼仪、写论语、看展演,在沉浸式互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比一顿饭、一件礼物,一次身临其境的文化启迪之旅更能让孩子们记忆深刻、受用终身。”尹露介绍,济宁通过优质平台共建、优势资源共享的方式,打造有文化味儿的“爱心妈妈驿站”,为“爱心妈妈”开展集体关爱活动搭建共享平台。目前,在全国率先实现县级集中集体陪伴基地、符合条件留守困境儿童结对关爱、省市县三级爱心妈妈驿站等三个全覆盖。

  活动有阵地,爱心有维系。济宁市妇联用心用情用力开展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1名妇联干部+1个公益组织或1名村(社区)妇联主席+N名留守困境儿童”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募爱心妈妈3979人,结对关爱儿童5605名,实现符合条件留守困境儿童应结尽结。

  不仅如此,济宁市妇联探索具有文化底蕴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不仅建成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57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还开展“儒学文化特色联盟+N”建设,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系列读物,推出儿童系列文化活动。今年,济宁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济宁市妇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妇女创业创新相结合,助力广大妇女创业就业。当地联合高校、机关、企业常态化开展非遗传统技艺培训,传承“指尖技艺”,撬动“指尖经济”,引领带动更多妇女参与手工产业。同时,打造非遗主题“妇女微家”,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服务。发动金融机构为女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从业人员提供各类巾帼贷款服务和金融支持,为创业女性推出巾帼信用贷、“儒·信”巾帼贷、鲁担巾帼贷等金融贷款55.54亿元。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