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名士文化源远流长,构建济南名士文化数字叙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济南名士辈出,从古代的舜、李清照、辛弃疾等,到近现代的众多杰出人物,他们的故事、思想、成就构成了济南名士文化丰富的内涵。然而,传统的名士文化传播方式在覆盖面、吸引力和互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数字叙事体系的构建则能打破这些束缚,让济南名士文化以更鲜活、更广泛的形式走向大众。
深度挖掘
夯实数字叙事的文化根基
名士文化数字叙事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对名士文化素材进行重构与演绎,本质上是对文化所蕴含信息与知识的洞察、呈现与共生发展。济南名士众多,从贤明圣德的舜帝,到婉约派词宗李清照、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再到近现代诸多领域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故事、思想与成就,构成了济南名士文化的丰富内涵。广泛收集各类与济南名士相关的资料,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是构建数字叙事体系的基石。
我们需要全方位收集历史文献、诗词歌赋、书画作品、民间传说等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是名士文化的载体,更是挖掘其深层内涵的关键。例如,通过对李清照词作的深入研究,我们能体会到她细腻的情感世界、独特的文学风格以及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涵,为后续的数字叙事提供了坚实的内容支撑,确保数字叙事体系既有丰富的形式,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数据汇聚
搭建名士文化数字“宝库”
建立济南名士文化数据库,是实现数字叙事体系的重要基础工程。该数据库应广泛涵盖名士的生平事迹、文学艺术作品、相关研究成果等内容。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类与存储,打造一个全面、系统且易于检索的数字资源库。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对于历史文献,需进行严谨校勘与注释;对于书画作品,要采用高清数字化技术,最大程度还原作品的细节与神韵。以辛弃疾为例,数据库中不仅要包含他的经典词作、军事著作,还应收录关于他生平的各类研究资料以及与他相关的历史文物图片等。这样的数据库,就如同一个庞大的文化宝库,为数字叙事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技术赋能
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盛宴”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文化遗产得以跨越时空再现昔日样貌。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手段开发文化产品,打造沉浸式叙事体验,能让济南名士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建模、动画等技术的应用,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无限可能。
在李清照纪念堂,借助VR技术,游客可以穿越时空,置身于李清照生活的庭院,感受她的生活场景,聆听她吟诗作词的声音。通过3D建模和动画技术,将辛弃疾的军事生涯制作成精彩的动画短片,生动展现他金戈铁马的豪迈岁月。这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仅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济南名士文化,还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名士文化的魅力,使文化传承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一场生动有趣的体验之旅。
全民参与构建互动式叙事活力平台
鼓励公众参与,构建互动式叙事平台,是让济南名士文化“活”起来的关键。我们通过社交媒体、网站、手机应用软件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参与名士文化传承与创作的平台。搭建专门的济南名士文化数字平台,整合各类数字资源,包括名士文化数据库、在线展览、学术研究文章、文化活动信息等。
开设线上论坛,让文化爱好者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名士文化的理解与感悟。举办数字故事创作比赛,邀请大众根据名士事迹创作自己的故事,激发公众的创造力。例如,大众可以根据济南名士秦琼的故事,创作自己心中的英雄传奇,并在平台上展示。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名士文化的叙事内容,还增强了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名士文化数字叙事生态。
跨界联动凝聚多元力量共推文化发展
加强跨领域合作,联合学校、媒体、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济南名士文化数字叙事体系的构建。学校可以将名士文化纳入教学内容,开发相关的数字教材和在线课程,将济南名士的品德、智慧和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名士文化,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企业则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参与文化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尤其是旅游景区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通过打造数字化展示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名士文化。
各方力量的跨界联动,能够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例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教育类文化产品,媒体与景区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让济南名士文化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传播与发展。
总之,构建济南名士文化数字叙事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文化机构、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整合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打造互动平台和发挥教育功能等多方面举措,让济南名士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城市文化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范例。
(路静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姣系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党委宣传部科员。文章系2025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