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上养鱼池村东头一亩多的“暖心小菜园”里,十余名党员在忙着除草、架设滴灌设备、捆扎刚采摘的小白菜。这片小菜园通过“工分制”管理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气象。
杨甫强除草1小时,记2工分;唐夫兰种土豆1.5小时,记3工分……公示栏上,党员姓名、参与日期、服务时长、累计工分等信息一目了然。上养鱼池村将小菜园管理细化为15项具体任务,明确1小时志愿服务对应2个基础工分,技术指导等特殊贡献加倍计分。上养鱼池村的暖心小菜园是板泉镇发起的“党员同做一件事”活动,通过“工分制”管理模式,全镇63个村党支部党员参与率达81%,累计为全镇4000余户以老人为主的家庭提供四季蔬菜。
“过去组织活动靠通知,现在党员主动抢着干。”卞家涝坡村党支部书记王康辉展示着每名党员的专属纪实手册,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党员服务轨迹,“老党员卞西举今年83岁,仍坚持每周参与菜园管理,他说‘工分不是目的,能为群众做点事才踏实’。”小菜园成了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更架起了党群连心桥,“工分制”将“党员服务”转化为可量化、可持续的治理效能,书写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一阵风”到“常态化”的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