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8时32分,随着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开出,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长326公里,共跨越400多座桥梁,其中接近潍坊时,需要在3公里内‘爬’过一座将近7层楼高的陡坡、连续拐过5个急弯。”国铁济南局中欧班列第11万列司机黄家玄说,作为中欧班列第11万列的司机,自己驾驶这趟列车完成胶州到济南西的值乘任务,在驾驶过程中会对每一项关键参数和操作进行复核,确保中欧班列开行安全正点顺利。
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
国铁济南局胶州站站长姜波介绍,此次发车的胶州站日均开行国际班列1.5列,传统方式是将班列通过调车机取送至胶州站内,从站内组织发车,“现在胶州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创新,通过改造提升集装箱中心站的铁路设备,具备集装箱中心站直接开行中欧班列的条件,由集装箱中心站直接发车。”
姜波说,针对中欧班列开行密度不均衡的情况,胶州站联手集装箱中心站和相关物流部门,根据上级计划安排,提前按周精准制定发车计划,优先保障中欧班列运输,最大限度排除设备维护对中欧班列的干扰,让班列随到、随装、随发。这一系列措施让车站的车辆周转效率提升了10%,铁路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25%,中欧班列月均开行稳定在50列左右,赢得了市场广泛赞誉。
如今,亚欧铁路运输网络越织越密。在国内,构建了西、中、东三条通道,有针对性地吸引不同方向货源。在境外,形成了北中南三线并行的局面,近年来大力开展中欧班列南通道试运,开辟了入欧新路径,同时与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就运输组织、价格等充分协商,推动了境外通道多元化发展,“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中欧班列境外通道网络格局日趋完善。
目前,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其次,口岸通过能力不断扩容。先后实施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五大口岸站及后方通道的扩能改造工程,新建投用了同江北口岸,极大提升了口岸通过能力。目前,六大口岸单日交接车能力达到184列,为中欧班列扩大开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就是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格局初步构建。海铁联运方面,在西方拓展了经波罗的海、里海、黑海的国际海铁联运新路径,在东方实现了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沿海港口无缝衔接,构建了联通东亚、东南亚与欧洲的海铁联运新通道,以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沿海港口为起点的图定中欧班列线路已达28条。公铁联运方面,相继开行中吉乌等公铁联运班列,有效缓解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铁路口岸的通行压力。
“山东制造”和“山东味道”走向世界
2021年5月22日,首列中欧班列冷链专列从胶州中心站鸣笛启程。目前青岛、济南、淄博等地的中欧班列冷链专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营,累计发运达42列。
“从2017年开行省内首列去程班列,到2024年实现全年去回程开行1247列的跨越式发展,中欧班列为‘山东制造’和‘山东味道’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支撑。立足山东省冷鲜蔬菜、水产品资源丰富和出口需求旺盛的特点,我们创新打造了中欧班列冷链专列这一特色产品。”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分公司国际联运部经理尚明珠说。
这离不开铁路部门服务能力的提质升级。据了解,国铁集团创新开行了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目前每周稳定开行17列,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平均压缩30%以上,平均每柜货值较普通中欧班列提升41%。
同时,产品体系更加多元化,在传统大宗物资、日用百货等班列基础上,适应特色货物运输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供应链物流方案,开行国际运邮、跨境电商、食品冷链、商品汽车等特色班列,满足了沿线国家企业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市场需求。
而且货物品类日益丰富,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品类已经拓展到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汽车汽配、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已成为中欧班列出口的主要货源,2024年这三类货源占比已超过60%。成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和消费型锂电池铁路运输安全难题,让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中国制造“新三样”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世界。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柴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