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承载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使命的济南都市圈,正迎来破题起势的攻坚阶段。覆盖6市25区县、承载1800多万人口的这片热土,如何凝聚发展共识、结出惠民硕果?济南市政协以一场聚焦“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的月度商量给出答案——以深度协商凝聚智慧力量,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的“政协动能”。这场贯穿调研、协商、建言全过程的“商量”,生动诠释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真谛,为解锁区域协同这一时代课题提供了生动的探索实践。“商量”之要,首在精准把脉、直击痛点。区域协同发展,千头万绪,症结何在?政协“商量”平台的优势,首先在于其深入一线的精准“问诊”。政协委员们以脚步丈量短板,用数据剖析梗阻。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梗阻、产业布局的“同质化内耗”、民生服务的“跨市壁垒”……“商量”平台将这些沉在水下的问题托出水面,使区域协同的痛点、堵点、难点无所遁形。正是这种直面矛盾、求真务实的调研协商,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量”之效,重在凝聚共识、汇聚众智。面对跨区域协同这项系统性工程,单兵突进难以破局。政协“商量”汇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翘楚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关键部门,围绕基础设施“硬联通”、产业体系“共繁荣”、公共服务“便利享”三大核心议题深度互动。从“构建一小时通勤圈”的交通蓝图,到“济南研发+周边转化”的产业协作模式,再到“社保一键迁移”的便民承诺,每一项务实对策都凝结着跨界智慧。这种“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民主实践,将多元诉求转化为发展公约数,让协同发展从纸面走向地面。
“商量”之果,终在赋能发展、惠泽民生。高效的“商量”,催生了看得见的协同成果:齐鲁软件园算力调度平台打破区域壁垒,普惠周边城市;济青共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共育新质生产力;济南都市圈“文旅护照”串联25区县资源,激活消费潜能;社保公积金“跨域通办”让1800多万居民共享同城便利……“商量”平台以问题导向穿透区域壁垒,使区域协同的宏大叙事最终落脚于企业有感、群众受惠的具体改进。
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到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济南都市圈建设承载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层期待。济南市政协以“商量”之力聚发展共识、促协同落地,不仅为济南都市圈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蓬勃生机。当“一小时通勤圈”“同城生活圈”“创新产业圈”从蓝图渐成现实,一个更具辐射力与幸福感的现代化都市圈雏形初显,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调新篇章提供充满活力的齐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