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枣庄“清官独杆轿”舞出清廉风尚

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时间:2025-07-04 16:26:24

  “咚咚锵、咚咚锵……”一根长竹竿,两名轿夫,一位身着官服、头戴乌纱的县官盘坐其上,两位旗牌手各执一面旗牌,分别书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字样。县官、轿夫、旗牌手随着音乐节奏和竹竿颤动,步调一致翩翩起舞……每年春节期间,枣庄街巷、景区内别开生面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独杆轿”让众多市民、游客驻足喝彩。

  山东历史上涌现出众多廉洁奉公的先贤,他们的精神与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传统。“清官独杆轿”就是在枣庄市峄城区一带广泛流传的一种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夸张的表演,展现清官廉吏的形象,深入百姓心中。

  “清官独杆轿”也叫“独杆轿”,起源于古峄县(现枣庄市峄城区),是文人、商人和民间艺人出于对当地“十年清知县”张玉树的崇敬,集体创作而成。据《峄县志》记载,张玉树“待士民如师友,视峄如家……民大和”。“清官独杆轿”于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这一传统文化剧目,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使得清官廉吏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在表现张玉树的形象上,通过“虎头牌匾”“装裱对联”“官靴”等巧妙的道具设计和对“贤侯遗履”历史故事戏剧化的表演,再现了张玉树清官形象;在演绎清廉事迹剧情上,结合百姓扒官靴的感人情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玉树的人物性格。

  清代,秧歌、竹马等民间文艺活动被统称为“社火”。张玉树任峄县知县期间,“社火”正值高潮,老百姓自发排演了颂扬清廉的“独杆轿”节目,在表演的基础上还加入了互动环节。每逢农历大年初一,“独杆轿”会随同秧歌、竹马、狮子龙灯的队伍,来到县衙门给县官拜年,张玉树也会率全家给老百姓拜年……朝廷命官“与民同乐”,集体大拜年的风俗,从张玉树开始在峄县地区延续下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社火”的抬头,“独杆轿”再度露面。1984年,在原峄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文化站和北关工农街、西关徐楼村干部群众逐渐恢复了这一传统艺术,让其成为峄城区每年一度的“看家戏”。

  当下,人们倾向于选择氛围轻松、寓意美好的传统节目,“独杆轿”等民俗表演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这是一种精神文化信仰的体现,更是对历史、文化、乡愁的守望和传承。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