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列车飞驰,载有1674吨饲用小麦粉的中欧班列向齐鲁大地驶来……“税检合一”监管模式落地后,企业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一辆满载玻璃奶瓶、奶嘴等母婴用品的集装箱车稳稳前行,通过TIR(国际公路运输)跨越1万公里,将以“门到门”服务直抵俄罗斯商超巨头仓库。
货物一来一往间,国际物流大通道一头挑起国内蓬勃壮大的外贸主体,一头连接全球布局的海外商城,为临沂外贸提速。
“多亏了海关‘税检合一’模式,让我们的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大幅压缩!”临沂商城新商业公司董事长李西琴介绍。针对进口饲用小麦粉涉及的检验检疫要求以及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部分进口产品会被涉税、涉检双重指令命中,同时,因货物在临沂申报、霍尔果斯进口,设置在不同环节的相关指令会由两个海关分别处理,货物如需检测,则通关时间相应延长。“曾经一批货根据不同核查要求,要先后开展两次取样、检测,通关时间延长了12天,产生近5万元的滞港费用,让我们急得团团转。”李西琴回忆说。
针对企业进口饲用小麦粉通关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青岛海关、乌鲁木齐海关联合研判开展“税检合一”改革试点,将原本需分别处理的涉检化验与涉税化验指令合并为“一次取样、一次化验、同步处置”。以6月初临沂进口的180吨饲用小麦粉为例,海关查验人员现场取样后,实验室同步完成两项检测,通关时间较以往节省8天,为企业节约滞港费用1.6万元。5月19日改革试点以来,饲用小麦粉在临沂海关共申报进口3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0倍。
“通关时间缩短,仓储费、滞港费每年能省20多万元。资金周转加快,能让我们敢于接受更多的订单,海关监管的优化让我们贸易商进一步扩大进口的底气更足。”李西琴说。
出口企业同样信心满满。“借助TIR‘一单到底’模式,我们将中小企业的出海成本降低40%,运输时效提升近一倍。”山东临满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咸友涛透露,自去年开通俄罗斯TIR专线,公司每月固定开行10车,货物品类也从单一日用品拓展至家电、机械配件等20余类。
自获批“国际公路运输临沂集结中心”以来,临沂已培育7家TIR企业,150台备案车辆,规模居全国首位,发车辆居全国前列,已开通至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条线路,构建起覆盖欧亚大陆的多式联运网络。
临沂海关创新打造“TIR+市场采购”、“TIR+跨境电商9610”等模式,针对小商品出口“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提供“集货—组拼—通关”一体化服务。“今年上半年,临沂海关已监管出口TIR货物63车次,货值达5016.1万元,成为鲁南外贸增长新引擎。”临沂海关商城口岸监管科科长魏茂鹏说,通过设立“TIR业务服务专区”,7×24小时预约通关,将TIR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4小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