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到一所农村小学采访,校长忧心忡忡:“今天考完试就放暑假了,很多留守儿童家庭恐怕又要进入‘手机带娃’模式。”假期娃怎么带,已经是个很普遍的社会问题。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可能会给孩子提供兴趣班、研学游等机会,但也有价高质次的烦忧;经济条件不那么宽裕的,比如众多留守儿童家庭、部分城市双职工和新就业群体家庭,往往没有那么多选择,家长希望能有个可靠的托管场所帮忙照看孩子,最好还能让孩子增加些见识和本领。从社会治理角度看,要加强规范管理,一是让市场化的选择更舒心,二是让公益服务更普惠、更托底、更有效。
采访中发现,相关组织、志愿者、企业和社区开展的公益托管,极大缓解了很多家庭的带娃焦虑,探索和付出值得肯定与赞赏。但受到各方面局限,覆盖面还不够,并且多数仍停留在“照看”层面,折射出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这项民生工程可能没有标准答案,但迫切需要各方面更加关注,向着更优解的方向努力。
假期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光,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又充实的假期,对人生幸福的意义和作用丝毫不亚于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