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莒县,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热浪。今年以来,莒县以“项目提升年”为引领,秉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双轮驱动策略,全力稳增长、增优势、强服务,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在众多项目中,刚投产的裕米生物科技年产24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格外引人注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1亿元,凭借多项国内领先技术,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其产品丰富多样,涵盖淀粉、功能糖、氨基酸、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及生物肥料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而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也在近日迈出了重要一步。海新能科·山东三聚20万吨/年生物柴油异构项目可持续航空燃料产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军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赛道。“使用1吨SAF,大约能减排二氧化碳2.5吨。”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世凯介绍。SAF不仅环保,还具备安全、经济等诸多优势,未来在航空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SAF需求量将达到2000万吨。
新项目的落地生根,为莒县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莒县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按照“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立足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五大工业产业链,大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以新质生产力开辟新赛道,重点项目“串珠成链”,“大块头”项目集中发力,形成强大发展合力。1-5月,莒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4.5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87个工业技改完成纳统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35.47%。
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痛点堵点,莒县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设项目“编审同步”+“打捆审批”服务模式,深化“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多合一”等工作,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同时,莒县围绕重点项目立项、开工节点,加快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批前”辅导、联动服务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莒贴心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坚持领导包联制,用好重点项目服务台账,创新“1个红色服务专员+1名项目管家+N个部门联系人”的“1+1+N”服务模式,面向100个重点项目和40个重点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到项目落地的全方位“管家式”服务。深化“谋招推服”全链条工作机制,将招商投资中心、大项目服务中心、“五个100”工作专班全部集中联合办公,连续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谋突破。在年初的项目提升年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莒县向全县发出“争做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活力型‘四型’党员干部”的动员令,引导党员干部以更高的效率、更严的作风、更实的举措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除了项目建设,莒县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近日,在省工信厅公示的2025年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入选名单中,海汇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过程控制场景等8家企业11个场景成功入选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日照金禾博源生化有限公司柠檬酸智能工厂等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
从“制造”到“智造”,莒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持续抓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实施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今年,莒县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42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全县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9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7家,省级瞪羚企业14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7家,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均居日照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