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于2025年9月12日至10月1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旨在落实《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济南都市圈”目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编制:衔接上位要求历经多轮完善
《规划》编制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化城市体系”等相关部署为遵循。《规划》编制深入落实《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等相关规划,多次与省有关部门和都市圈各市对接,系统分析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规划范围、框架思路和规划策略,于2024年12月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新部署新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推进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工作安排,持续深化完善《规划》内容,6月通过专家评审论证,8月再次征求省有关部门、都市圈6市政府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此次征求意见稿。
核心内容:明确范围、目标与发展格局
《规划》充分衔接《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确定规划范围为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等6市25县(市、区)。通过全面把握区域特点,精准识别现状问题,综合研判机遇挑战,为科学确定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空间战略奠定基础。
《规划》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济南都市圈发展定位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区,全国动能转换引领区,黄河流域重要增长极,齐鲁文化融合创新高地,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创新引领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共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整体构建“一心两轴、一屏一带、多板块”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强化“一心两轴”发展引领,提升济南中心城市在都市圈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构建以济淄科创制造走廊为主要载体的东西向发展轴和以京沪通道为主要载体的南北向发展轴。
锚固“一屏一带”生态本底,以泰山、徂徕山、济南南部山区等重要生态空间为依托,系统构建鲁中区域生态屏障;强化沿黄生态带保育,整合优化沿线生态空间,打造复合型生态廊道。
推动“多板块”协同合作,以济淄、济泰、济齐、钢城—新泰、东阿—平阴—肥城5个跨界板块为重点,引导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力建设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引领示范地区。
六大重点举措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规划》围绕共育创新协同现代产业空间、共营山河交融人文魅力空间、共保山清水秀蓝绿生态空间、共建高效畅达综合交通体系、共构安全韧性综合支撑体系、共织多层次区域协同开放网络这6个方面,提出规划举措。
据悉,《规划》还明确了实施保障举措,将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健全机制、制定近期行动计划,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公众可在征求意见期内反馈相关建议,助力规划科学完善。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