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全国夏粮早稻产量比上年增加19万吨,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货物进出口总额336078亿元,同比增长4.0%。
核心CPI连续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接续发力,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下阶段,要推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增效,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新华社电)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三季报”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中国经济“三季报”20日最新出炉: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4.8%。这些重要数据的背后透出了哪些信号?信号一:中国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表现如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三个“没有变”作出评价:“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变”“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态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能大的基本特性没有变”。
看经济增长: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达39679亿元,同比多增1368亿元。
再看就业物价: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上涨1.0%,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
最后看国际收支: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不少人注意到,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主要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没有变。从增长水平看,我国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水平仍明显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三季度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超过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经济总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信号二: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全方位扩大内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活“主引擎”。今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四批向地方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明显增强;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突破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超3万人申请换新车。
积蓄“新动能”。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众多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持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不断转化。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 、40.5% 、98.0%。
畅通“大循环”。随着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改善,货物、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9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连续第2个月收窄。前三季度,货物、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4.4%;在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作用下,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106.8%。信号三:实现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压力挑战之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发言人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从发展动能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的增长引擎。新质生产力发展将继续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
下达第四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加强“两重”项目组织调度;出台实施《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近期宏观调控进一步发力,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能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先行指标和高频指标也持续透出积极信号——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第2个月回升;10月上旬,流通领域一些重要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体育赛事、演唱会、音乐节等人气十足……
“综合来看,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但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有效发挥各项政策效能,统筹好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持续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能。(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