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齐鲁 > 正文

此心安处是吾乡,济南的宜居藏在细节里

来源:济南时报发布时间:2025-10-21 16:26:31

  宜居城市,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济南在《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中宜居城市指标得分高居第二位,比的不是GDP总量、高楼的多少,而是扎扎实实地保护泉水、改造小区、优质教育、提升福祉,让人在城市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得到温暖和安心。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济南在城市新发展赛道上与京深沪一线城市比肩,重新定义了其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榜的坐标。“真想不到,趵突泉比来济南前想象的泉涌还要大!”近日,趵突泉水位创下近60年来新高,“泉涌若轮”的壮观景象让长春游客丛先生直言有一种惊喜在里面。

  而对济南人来说,在欣喜于泉水水位节节拔高之时,更有一种欣喜叫“全国第五城”——济南在京深沪杭之后,位列全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第五。

  好城市,一定是要让人感觉温暖和安心的。而在宜居方面,济南向来是不会令人失望的。它渗透于泉边打水的日常生活、家门口的更新改造、重获“新生”的城市空间,每一处都藏着暖心的宜居细节。

  民生不吝投入

  幸福摸得着、看得见

  “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大公租房供给,夯实民生保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报告特别肯定了济南在这方面的显著成效。纵观90项具体指标,其中47项与宜居城市有关,藏着百姓满满的生活细节。

  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里。“十四五”期间,济南市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4个项目、2381个小区(楼/院)、304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7万户,让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级”。2024年春节前,家住千佛山东路的退休干部路先生坐上期待已久的电梯,告别了爬楼之苦。自济南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以来,累计完成2600多部,“老楼加梯”成为社区居民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

  济南市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补贴为主体,构建租购补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公租房建设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二,累计保障城市住房困难家庭7万余户、10余万人。

  宜居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可获得。2024年年末,济南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479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9万张。2025年秋季新学期,37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投入使用,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济南已建设125处,让幸福生活近在咫尺。公积金实现57项业务“零跑腿”全程网办、44项业务“秒批秒办”。推出不动产登记全链条服务,房产交易“交房即办证”100%全覆盖。

  和其他很多城市相比,济南的GDP总量并不耀眼,但在民生领域的不吝投入,筑牢了宜居城市的基础。数据显示,2024年济南市财政民生支出1122.2亿元,占比80.3%,为近年来最高,妥妥的“全国模范生”。山水可入怀泉水不仅是一景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的宜居,是根植于揽山水入怀、融市井生活的城市基因。

  前不久,济南国际泉水节刚刚落幕,属于泉水的“狂欢”却刚刚开始:“月牙飞瀑”盛景再现,七十二名泉全面复涌,趵突泉、黑虎泉水位刷出历史新高。这背后,是济南保护泉水的种种努力。从关停自备井到立法保护泉水,从多水源联合调度到坚持地铁给泉水让路,济南每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成就了泉水持续喷涌22年。

  在济南,泉水不仅是一景,喝泉水更是日常生活。为了让更多市民便捷地享受到优质泉水,济南持续开展泉水直饮惠民工程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直饮水工程已覆盖百个社区、商圈及公共区域,累计服务市民近百万人。百花公园、泉城公园等4座公园新建的5处泉水体验亭陆续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市民、游客的“泉水福利”。

  泉为灵魂,山是脊梁。济南还是一座山城,全域共有872座自然山体,其中98座位于绕城高速以内,山与城的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一城山色”景象。在立法保护山体的同时,济南持续开展生态修复,钢筋水泥退场、废弃矿山披绿,还山于民、恢复生态。

  就在5年前,济南市强力推进佛慧山拆除违章建筑,完成生态重塑的佛慧山北入口已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今年9月21日,千佛山—佛慧山无障碍绿道正式启用,铺开山与城相融共生的一幅新画卷。据统计,济南已建成开放90处山体公园,“一城山色”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看得见一城山色,听得见泉水叮咚”,可以说,这是济南宜居城市指数得分全国第二的又一大增量。

  安全感拉满

  尽可“放心闯、安心住”

  安全是宜居城市的基石。逛济南不只有泉水泡茶、超然楼打卡、老街巷漫步,还有带来流量的演艺经济、赛事经济,一场场盛会不仅带来人气,更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量。倘若没有安全,城市里的便利、舒适便无从谈起。恰恰,济南持续保持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是一座令人安全放心的城市。

  这种安全放心感来自街头巷尾的守护。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济南公安给节日烟火气装上“安全阀”,共出动警力8.6万余人次、警车1万余辆次,接受群众求助4677人次。作为全国唯一连续14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和毒情最轻重点城市,最前沿的平安力量让市民、游客安全感拉满,就是这座城市给人的“定心丸”。

  这种安全放心感护航城市活力。一个让人放心的城市,自然能吸引人才、集聚资源。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2024年新增15万青年人才,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济南,正是因为这里提供了让他们“放心闯、安心住”的土壤,从而为城市注入持续活力。

  这种安全放心感终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在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部担任国际外联专员的德国友人王赛博,来济定居已8年多。入乡随俗的他,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每天骑车上下班,成为一名地道的济南“老师儿”,闲时会和家人一起爬山、看泉、逛老街,品尝地道的烧烤、把子肉等美食。他说,尽管来济南后“发福”了,但开心的是自己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如同一次“城市体检”,让人理解了城市发展的全新维度,于一个个暖心的细节里,让人看到了济南在默默耕耘中进步,在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赛道上悄然绽放。不看GDP看全面发展,为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更有温度的发展答卷,或许是这份榜单最深层的意义所在。(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罗晓飞)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