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阳区聚焦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数字化程度低、治理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以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学习运用数字化改革思维,探索形成“基建强化筑根基、产业转化促增收、治理优化惠民生”的“三化联动”工作机制,蹚出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强化基建支撑
筑牢数字乡村“硬底座”
济阳区坚持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乡村的“先行官”,聚焦网络、物流、能源等关键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为乡村数字化发展夯实基础。
全域覆盖强网络。联合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实施“5G进乡村”工程,新建5G基站202个,累计达2667个,实现辖区所有村居5G网络全覆盖,网速平均提升3倍以上,为智慧农业监测、农村电商直播等场景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撑,解决了偏远村庄“上网难、网速慢”的问题。
高效贯通建物流。创新“客货邮”融合模式,整合客运、货运、邮政资源,打造6处多功能寄递物流共配中心,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5条,拨付线路补贴15万元,覆盖行政村450余个。通过“新能源公交车+寄递运输”复用资源,日均发送邮件1.2万余件,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2025年上半年,农产品电商网零额达6994万元,龙泰电商销售农特产品9000余箱,助农增收40余万元。
便捷惠民优配套。推进能源交通数字化升级,全区建成充电桩6323个,实现街道(镇)公共充电桩全覆盖,解决村民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改造农村道路35公里,惠及115个村4万余人,同步完善道路沿线数字监控设施,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交通与安全双重保障。
转化产业动能
打造强农惠农“新引擎”
立足农业大区特色,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让农民共享数字红利。
智慧农业领跑升级。重点培育智慧农业示范载体,建成7家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安信种苗数字工厂通过构建“蔬菜种苗生长模型”,育苗成活率提升25%、节水30%,获评农业农村部优秀案例,其智慧种苗项目获770万元省财政资金及800万元股权投资;仁风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部署583台物联网传感器,实现节水节电20%至30%、减少人工50%以上;曲堤黄瓜全产业链示范园打造人工智能农业基地,智慧大棚每年节约人工100个,配套数字化交易平台交易占比超80%,“曲堤黄瓜”“仁风西瓜”品牌价值分别达16.29亿元、4.22亿元。
数字金融精准滴灌。建立“政金企”对接机制,开展11场对接活动服务350余家涉农主体,破解农业融资难问题。创新推出“善美济阳-美德积分贷”,累计发放7750万元,惠及463户;针对特色产业定制金融产品,齐鲁银行济阳支行推出“黄瓜贷”,累计投放3.08亿元,济阳农商行推出“瓜果飘香贷”“大棚贷”,累计投放1.5亿元;为外贸涉农企业设计“鲁贸贷+信用贷+担保贷”组合产品,助力奥盛包装等企业出口效率提升30%。
文旅融合数字增色。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建立智慧乡村数字地图,实施数字门牌建设,全面展示村居风貌与特色资源;葛店村整合稻田研学、非遗工坊等资源,开展助农直播,单场吸引10万观众,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00%,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优化治理服务
织密便民惠民“幸福网”
以数字化手段重构乡村治理与服务体系,推动资源下沉、服务靠前,实现治理更精细、服务更贴心。
智慧平台提效能。研发“济阳街道农村智慧管理平台”,整合村居“人、物、地、情、事”要素,实现“三资”监管线上线下融合;曲堤街道建成数字乡村大屏可视化系统,实时展示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安全防控等数据;在全区部署“8157”监控2953路,实现村居全覆盖,汛期灾害预警响应速度提升40%,有效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政务服务减跑腿。推进“互联网+党建”平台建设,覆盖566个行政村,2024年线上公示事项2100余条,公开率95%;在32个示范村推广“线上议事厅”,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参与道路修建、资金分配等事项讨论,累计处理各类事项586件,村民参与率达78%;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远程问诊、预约挂号等服务,减少往返奔波。
数字素养强能力。针对基层干部、村民数字技能薄弱问题,开展精准培训。聚焦50岁以上调解员占比超56%的实际,开展专项数字化系统操作培训;将数字乡村应用纳入乡村振兴培训课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确保数字技术“用得上、用得好”,让村民真正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从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到产业动能的数字转化,再到治理服务的精准优化,济阳区以“三化联动”激活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下一步,济阳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改革,让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持续释放效能,书写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群通讯员张超群)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