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高,他却能凭着敏锐的眼光,发现箱包加工这个商机;年龄不大,他却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带领180余名村民共同致富。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一名农村青年的创业历程,也向所有人展示着奋斗者的青春风采。他就是大同镇西马项村鹏翼箱包加工厂的“80后”厂长李鹏。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在大同镇鹏翼箱包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不同的车间里正在演绎着箱包的成型蜕变。从裁剪、缝制,到包装、检验,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人工与机器有序结合,呈现一派紧张而有序的繁忙景象。“今年过完年之后,我们的订单量猛增,现在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李鹏一边忙着一边说道。
从起初的一个车间,10台机器,十几个工人,日生产几十个包,到如今2个大厂房,170多台机器,180名员工,日生产量达2000个包的规模,李鹏付出了别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为了学到箱包加工技术,他和妻子一起到保定白沟镇一家箱包厂打工,做过缝纫工、当过质检员,干过设备维修员……只要能学到技术,什么岗位他们都肯干。回来建厂后,为了让村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他和妻子一起手把手,不厌其烦的挨个教。“来这上班的都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不高,许多东西要三遍五遍的才能教会……”李鹏笑着说道。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订单,他吃住在厂,认真做好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库整个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检验。靠着不怕吃苦,踏实能干的劲头,一家小小的箱包加工厂逐渐有了起色,从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种地、看娃、做饭,这也许是大多数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写照,可自从李鹏这个箱包加工厂建成后,她们的生活开始多了一项选择——上班挣钱。厂子就建在村里,上班不仅离家特别近,而且工作时间自由,不耽误日常接送孩子,干农活。除此之外,厂里还为大家提供了免费的午餐,让大家能够更加毫无顾虑的安心工作。“以前在家就是闲坐着,现在在家门口一个月就能挣3000—4000元,真是太满足了……”村民赵永丽脸上笑容洋溢地说道。赵永丽是箱包厂的一名老员工,也是厂子发展壮大的亲历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她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长为了厂子的管理者之一。村里的许多人和赵永丽一样,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她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李鹏的加工厂也越办越大,去年8月份,他又在邑城镇赵店村建了分厂,为更多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事业也许不大,可李鹏让村民们真正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未来或许太远,可他从未停下前进的进步,期待有更多像李鹏一样的年轻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的生活,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郭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