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罚单洗白:昆明1600㎡违建十八年“转正”背后的监管合谋链

来源:中国企业网发布时间:2025-07-31 09:20:47

  政策异化:民生通道沦为违建“洗白液”

  呈贡区自然资源局将自然资源部2021年1号文件《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的政策红线公然扭曲。该文件明确仅适用于国有土地上已出售的城镇住宅,严防商业项目“搭便车”。然而惠兰园综合楼——这座纯商业性质违建,却被塞入“历史遗留问题”口袋,享受转正特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严令禁止让群众为开发商违法行为买单。但此案中,开发商违法加盖的苦果由公共权益承担:1600多平米侵占空间、十余年非法租金收益、持续性公共资源掠夺,竟在象征性罚款后被永久合法化。当市民投诉要求公开处罚决定书时,官方竟以“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可不予公开”为由拒绝,公然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必须公开的规定。

  时间轴暴露出十八年监管合谋铁证

  呈贡区自然资源局在回复12345工单时,无意间自曝系统性失职链条:

  - 2007-2010年:开发商昆明春融地产在建设惠兰园综合楼时违规加盖第四层,施工全程无监管干预;

  - 2010-2011年:规划核验中,因已知违建存在,该楼被“不纳入核实”而主动放行;

  - 2011-2024年:违建在监管部门眼皮下运营13年,持续获取商业租金;

  - 2024年8月:被纳入“历史遗留问题”清单;

  - 2025年:开具象征性罚单后火速办理产权登记。

  这种“拖延放任→象征处罚→火速转正”的操作模式,与自然资源部要求的“明确责任主体、措施和时限”完全背道而驰。监管者与违法者形成心照不宣的共谋,而十八年间竟无一名责任人被问责。

  双重掠夺:公共利益的制度性失守

  “罚款转正”本质是对公众的二次掠夺。1600㎡违建侵占城市空间十余年,其非法经营收益远超8.75万元罚金。按政策本应“谁审批谁负责”,最终却由社会承担代价。

  病灶解剖:为何违建总能“拖成事实”?

  选择性执法埋下寻租空间,问责机制全面失效,政策执行沦为技术性操作。

  呈贡区自然资源局一面承认“2010年已知违建”,一面放任其运营13年,已涉嫌渎职,却未见任何调查启动。

  “化遗领导小组”将违建纳入清单时,未追溯失职责任,仅机械完成登记流程。所谓“闭环处理”,实为对历史问题的**制度性包庇**。

  评论:当“转正”成为违建者的制度性红利

  > “历史遗留问题”不应是监管渎职的遮羞布,更非违法建筑的赎罪券。

  惠兰园综合楼的“转正”黑幕,揭穿了昆明城市治理的深层溃烂:开发商通过“做大违建、拖成事实”即可绑架公共政策;监管部门以“化解历史问题”之名行“洗白违法”之实;而最终牺牲的是城市规划的刚性与政府的公信力。

  自然资源部要求构建“全链条动态监管”,但若继续纵容监管装睡、问责缺失、操作黑箱,再多政策善意都将沦为违法者的洗白通道。当守法的企业看着违建者轻松“补票”并赚取暴利,市场公平的基石已然崩塌。

  中央三令五申“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绝不可沦为违规建筑的转正绿灯。昆明这场持续十八年的监管合谋闹剧,是时候启动纪检监察的穿透式问责——不仅要拆穿违建的“合法外衣”,更要斩断纵容违建的利益链条。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