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2025年以来,A股市场上银行股表现亮眼,农业银行涨势如虹,取代“宇宙行”工商银行摘下A股“市值一哥”桂冠。
曾经的城商行“尖子生”苏州银行(002966.SZ)虽然也有所表现,但走出的是过山车行情。10月17日,苏州银行收盘价8.55元/股,不及上市首日高点,市值约为382亿元,较上市首日峰值缩水约120亿元。
苏州银行经营承压。2025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约65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81%;归母净利润31.34亿元,同比增长6.15%,增速降至个位数。
备受关注的是,苏州银行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只是表面上的“体面”,实质是靠降薪实现的。上半年,公司员工数量增加,而员工费用却减少2.11亿元。
2023年2月,苏州银行换帅,崔庆军接棒董事长。执掌两年多来,崔庆军并未带领苏州银行实现高速发展。
股价滞涨,业绩疲软,苏州银行之忧何解?
01
要了“面子”伤了“里子”
经营业绩曾持续快速增长的苏州银行,如今沦落至仅剩“面子”上的增长。
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5.04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31.34亿元,同比增长6.15%。
单纯观察中期业绩,2025年上半年的增速是苏州银行近5年最低的。
2021年中期至2024年中期,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亦为个位数,但均高于2025年中期;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两位数。其中,2022年中期、2023年中期的同比增速均超过20%,2024年中期放缓至12.10%。2025年中期,该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罕见地降至个位数。
过去的2021年至2024年,苏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均为两位数,但2024年的同比增速已放缓至10.16%。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长,只是“面子”上的增长,实际上已伤及“里子”。
开源节流,是苏州银行利润增长的主因。然而,苏州银行的“节流”方式,或影响员工积极性。
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为19.5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2亿元,降幅9.37%。其中,员工费用12.4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约14.54亿元减少2.11亿元,同比降幅14.53%;而其业务费用4.40亿元,较上年同期仅减少114.3万元,同比降幅仅0.26%。
对比苏州银行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的1.81亿元,可以说,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长基本依赖降薪实现。
截至2025年6月底,苏州银行员工总数5278人,同比增加17人。即便不考虑新增员工,相当于半年人均降薪超过4万元。
同为江苏省城商行的南京银行,2025年上半年员工薪酬52.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75亿元,同期员工增加1475人(均不含派遣员工)。据此计算,人均加薪过万。
02
个贷缩水公司贷款收益率下降
靠减薪实现利润增长,足以说明苏州银行盈利能力下滑。
苏州银行资产规模在快速扩大。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7549.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3%。然而,与江苏银行的4.79万亿元、南京银行的2.90万亿元相比,其资产规模仅为后两者的零头。
资产规模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展业能力。苏州银行业务主要分为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三大板块。其中,公司业务是核心,贡献超过一半营收;个人业务也贡献约30%收入。但这两大业务目前表现乏力。
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公司业务利润占比猛升至72.12%,同比上升18.78个百分点。但这属于“此涨彼消”,个人业务、资金业务利润占比分别为9.84%、16.68%,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26个百分点和13.48个百分点。
上半年,苏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3634.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1.39亿元,增幅9.04%。其中,公司贷款本金273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4%;个人贷款本金895.6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52%。
苏州银行的个人贷款本金持续下降。2023年个人贷款本金974亿元,2024年降至918.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缩水明显。
个人贷款业务收益率也在下降。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71%,较上年同期下降0.64个百分点。
公司贷款业务收益率同样下滑,2025年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3.57%,较上年同期的3.98%下降0.41个百分点。
个贷业务不良率攀升。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个人贷款及垫款业务不良贷款率达1.80%,较2024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其中,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率达3.50%,较2024年末上升0.32个百分点,而在2023年末仅为1.51%。此外,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也有所上升。
个贷规模缩水、不良率上升,公司贷款收益率下降,苏州银行的业绩增长压力日益凸显。
03
迈向万亿目标的多重挑战
苏州银行怀揣“万亿梦想”,但要想健康实现,绝非易事。
苏州银行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苏州的上市城商行。作为江苏省辖地级市,苏州2024年GDP约2.67万亿元,跻身全国第六,2025年上半年GDP为1.3万亿元。
深耕经济发达的苏州,做大做强是苏州银行的目标,也是各方期待。苏州银行管理层正积极推动其进入“万亿银行俱乐部”。
“以民唯美深耕区域沃土,向实而行逐梦万亿苏行。”这是前任董事长王兰凤对2023年工作提出的要求。2023年2月,王兰凤到龄离任,从上海银行副行长任上空降的崔庆军接棒董事长。崔庆军起步于建行苏州分行,后任上海银行苏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对苏州有充分了解。
崔庆军也高度重视“万亿苏行”目标,并设定具体时间表:在2024年至2026年三年内,将资产规模从2023年底的6018亿元提升至万亿元。
仅从资产规模看,三年达万亿并非易事。2024年底,该行总资产约6937亿元,同比增长15.27%;2025年6月底为7550亿元,预计年底达8000亿元。2026年一年内需增加约2000亿元资产,难度不小。
2025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吸收存款分别为3507.89亿元、4731.6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45%、10.71%。
据此判断,仅靠存贷规模推动资产增长,想在三年内实现万亿目标并不现实。
苏州银行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还需应对江浙沪等地优势金融机构的“入侵”,如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
在寻求规模扩张的同时,苏州银行还面临内控失守的挑战。
2025年4月,江苏证监局对苏州银行出具警示函,在对该行基金托管业务的现场检查中发现三大违规问题:人员管理漏洞、估值核算缺陷、内部控制失效。
7月底,苏州银行连云港分行及东海支行分别被罚款25万元、30万元,违规事由分别为未严格审查国内信用证贸易背景真实性、存贷挂钩。
2024年,苏州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更是收到多张罚单,涉及项目贷款“三查”不到位、违规办理无真实交易背景银票业务、数据治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
立足苏州,深耕江苏,全面融入长三角,苏州银行并未依托当地经济优势实现高速发展,反而陷入盈利能力不足、个贷规模缩水、违规频现等多重困境。“万亿梦想”与行业激烈竞争交织下,苏州银行的增长之忧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