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邯郸日报 > 正文

邯郸市空竹协会走进邯郸市经开区世纪路小学开展非遗传承活动

来源:邯郸日报发布时间:2025-03-31 21:17:15

  近日,邯郸市空竹协会走进经开区世纪路小学,开展“非遗空竹进校园”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以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技艺为核心,通过展演、教学和互动体验,将传统体育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空竹,又称“扯铃”“风葫芦”“响簧”,是中国传统民间技艺与体育活动的代表之一,拥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俗记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空竹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陀螺玩具。据考证,其前身为“地铃”(即地上旋转的陀螺),后逐渐演变为以绳线抖动、空中旋转的“空竹”。汉代《乐书》中记载的“绕线木丸”可能是其雏形。

  空竹技艺讲究“眼、手、身、步”协调,动作如“金龙绕玉柱”“鲤鱼跳龙门”等名称充满诗意,体现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圆融”与“灵动”理念,被誉为“空中芭蕾”。

  活动伊始,邯郸市空竹协会的专业教练团队献上精彩表演。空竹在师生手中如灵动的精灵,演绎“金龙抱柱”“直上青云”等经典动作,并创新融合戏曲元素,呈现《空竹俏花旦》等节目,赢得阵阵掌声。此外,协会特别增设空竹球互动环节,展现这一运动的竞技魅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协会教练团队为师生开设分级教学课程,从基础抖法到高难度技巧逐一示范。学生们通过“理论+实践”模式,不仅掌握了空竹的发力技巧,还深入了解了其作为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一名参与学生感慨:“空竹看似轻盈,实则需全身协调,这让我体会到坚持与专注的重要性。”

  邯郸市空竹协会高度评价世纪路小学的多元教育生态,认为其将空竹与艺术、科技结合的思路,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活态化”样本。协会强调,此类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实现了“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双重目标。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既是邯郸市空竹协会“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又一里程碑,也为世纪路小学的特色教育注入新活力。未来,双方将携手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更多学子在非遗传承中收获成长与自信。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