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六月,广袤的田野上,大型收割机轰鸣的余音未散,播种机已将金黄的玉米种子深埋进冀南大地。邯郸大名县,这座刚经历丰收的农业大县,无缝切换至“夏种时间”。然而,田垄间不见新绿——玉米种子正静静蛰伏在湿润的土壤中,等待着一场关乎能否顺利破土的关键“出苗水”。与此同时,气象台持续发布的高温黄色预警,让城乡居民家中的空调、风扇昼夜不停。农灌保苗需求与居民制冷负荷在初夏狭路相逢,将大名电网负荷接连推向历史峰值。
面对这场关乎秋粮基础与民生福祉的保供硬仗,国网大名县供电公司闻“峰”而动,科学部署,一场与时间赛跑、与负荷角力的电力护航行动在烈日下全面铺开。
调度中枢——数据脉搏里的精准预判。清晨五点,天际微白,国网大名县供电公司调度控制分中心已是灯火通明。巨大的屏幕上,代表负荷的曲线在静谧的凌晨悄然抬头。“龙王庙区域灌溉负荷开始爬升了,比昨天早了半小时。”调度班长张保顺紧盯着数据流,迅速标记。这里是电网运行的“大脑”,24小时不间断的负荷监测与滚动预警机制高速运转。结合气象预报、播种进度和区域用水信息,调度员们进行着精密测算。“当前重中之重,是保障那些刚播完种、急需浇灌‘保苗水’地块的可靠供电。压力点很清晰!”晨会上的研判,为全天的资源调配和力量部署精准导航。
烈日特巡——为“生命线”把脉。上午十时,烈日炙烤着龙王庙镇一片刚完成播种的土地。空气中蒸腾着热浪,抽水机的轰鸣是田野间最响亮的声音。外勤班李师傅和同事正沿着一条为泵站供电的10千伏线路仔细巡查。红外测温仪对准刀闸连接处,屏幕上的数字在高温下跳跃。“温度偏高,但还在安全范围。现在灌溉是保出苗的命根子,线路就是‘生命线’,一点闪失都不能有!”汗水顺着李师傅黝黑的脸颊滑落,滴在脚下滚烫的土地上。国网大名县供电公司精锐力量尽出,对涉及“保苗水”灌溉的线路、台区、机井供电设备进行加密特巡。红外测温、局放检测频次加倍,目标明确:确保每一处可能影响“出苗水”的供电环节都坚如磐石。
田间劝导——“错峰”里的守望相助。“老哥,你这块地刚浇完,水透得足,出苗肯定没问题!旁边那块才播的,等不得。咱尽量把抽水时间调开,避开中午最热、用电最挤的那会儿?”在铺上乡的地头,供电所台区经理老廉正和一位刚关停水泵的农户交流。他手里拿着宣传单,上面清晰印着错峰时段建议和节水保电提示。一支支由党员服务队和台区经理组成的“保苗宣传队”,穿梭在弥漫着泥土芬芳的田埂间。他们用最朴实的乡音,解释着当前紧张的供电形势,引导农户们科学安排灌溉时段,相互错峰,既确保自家种子喝上“及时水”,也为电网安全、邻里用电尽一份力。村头大喇叭和微信群里,同步传递着温馨提示。
灯火守护——不眠的承诺。夜幕降临,白天的热浪尚未完全消散,居民区的灯光和空调声渐次亮起、响起。各供电所的值班室里灯火通明,电话铃声和对讲机的呼叫声此起彼伏。应急抢修车整装待发,抢修物资严阵以待。一条为“保苗水”灌溉用电和民生保障开设的“绿色通道”高效运转,确保任何用电诉求和突发故障都能以最快速度响应、解决。调度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负荷曲线,与窗外田野里零星亮起的抽水机灯光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一幅保电保苗的“不眠夜图”。
田野里,是静静等待生命萌发的田垄;电网下,是供电员工被汗水反复浸透的工装和专注坚定的眼神。在电网负荷连攀新高的严峻挑战下,国网大名县供电公司正以科学精细的调度、扎实严谨的运维、贴心有效的沟通和全天候的坚守,将汩汩电流化作滋润种子的“出苗水”,为秋粮丰收奠基,为万家清凉护航,在冀南大地上书写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生动注脚。(魏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