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安石洞乡,一位年轻的选调生用一部手机、一个抖音号,架起了基层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石洞乡的金箫运营的抖音号“箫不点儿”,既用真实镜头记录着基层工作的烟火气,又让石洞乡的特色好物借着网络的东风走向了更远的地方。
打开“箫不点儿”的主页,满是金箫扎根基层的鲜活日常:或许是清晨跟着村民去田间查看石碾小米的长势,裤脚沾着泥土却笑得灿烂;或许是在村委会里耐心调解邻里矛盾,轻声细语中透着基层干部的担当;又或是守在山岱王卤味的工厂,认真记录着独家的卤制手艺……这些没有刻意雕琢的视频,用最本真的视角展现着基层工作的琐碎与温暖,正是这份“接地气”的真诚,让账号迅速积累了人气。如今,账号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00万,1.4万粉丝每天在这里“追更”石洞乡的故事,越来越多网友通过屏幕认识了石洞乡,也记住了这位肯干又亲切的年轻选调生。
随着账号越来越“有人气”,金箫开始琢磨着让“流量”变成助农的“力量”。她把镜头对准乡里的宝藏特产,精心拍摄了山岱王卤味、石碾小米的宣传视频:从卤味选料时的严格把关、老汤慢炖的匠心工艺,到小米种植的生态环境、石碾研磨的传统技法,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对品质的坚守。这些视频让网友隔着屏幕就闻到了卤味的醇香、感受到了小米的质朴,不少人留言“想尝尝石洞乡的味道”。
借着武安“一品一播”直播活动的契机,金箫干脆走进直播间,当起了石洞乡特产的“专属主播”。镜头前,她熟练地撕开一包山岱王卤味,让醇厚的香气透过屏幕传递出去;舀起一把金黄的石碾小米,细数它熬粥时的软糯口感。她还会聊着这些特产背后的乡村故事——谁家的小米种得最好,卤味老师傅有哪些独家秘诀,亲切得像在和朋友唠嗑。真诚的分享总能打动人心,直播间最高时涌进了1000多人同时观看,订单量跟着噌噌往上涨。如今,随着一场场直播的积累,石洞乡“一品一播”销售额节节攀升,“石洞乡特产”的名号越传越响。
从记录基层日常到助力特产出圈,金箫和“箫不点儿”就像一根纽带,一头连着乡村的烟火人间,一头系着万千网友的牵挂,用年轻人的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让石洞乡的故事与味道,沿着网线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