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收到一封来自75岁杨姓老人的手写信件,信中表达了对公交司机细致服务的高度赞扬,特别提及36路6750号车司机王晓广师傅在服务老年乘客方面的暖心举动,以及一件“水杯失而复得”的小事所折射出的温情。
杨老先生在信中写道,他经常乘坐公交公司的36路和46路,深感这两路车服务“准时、热情”,并对司机们主动提醒乘客为老年人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待其坐稳后再起步等细节表示肯定。其中,36路司机王晓广的服务尤为突出。
“每到一站,他都要报站名提醒乘客下车。”杨老先生特别提到,在高铁站附近,王晓广会反复提醒是“秦皇路口”,以防乘客误下车。遇到年龄大、行动不便的乘客,王晓广甚至会主动离开驾驶座,上前搀扶。
此外,王晓广还用心布置车厢,营造温馨氛围。杨老先生形容,王晓广自费购买小彩灯、各式装饰,将车厢布置得“像新房一样”。国庆期间,他不仅贴挂了20多面小国旗,还向乘客发放了七八十面。如今天气转凉,他又自备棉垫铺在每个座位上,并坚持每日打扫,保持车厢整洁。
让杨老先生尤为感动的是,国庆当天他不慎将水杯落在王晓广的车上。三四天后,他再次乘坐该车,一上车,王晓广便认出了他,并主动说道:“老师傅,是你把水杯丢到车上了吧?”虽是小事,却让杨老先生倍感温暖。他在信中感慨:“事虽小,然善小而为,温馨感人。”
不少乘客在车上交流时,也常提及王晓广的动人事迹,称赞他“从小事做起,有雷锋精神”。杨老先生认为,司机们的优质服务“与市公交公司平时的教育密不可分”,他的善举也折射出身为“公交人”的责任与担当。
一件小小的失物,一句熟悉的问候,背后是司机对常客的深深挂念。王晓广师傅用行动诠释了:服务不止于规程,更在于心与心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