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冀南新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承接具有科技研发功能的科研院所,创建央企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围绕钢延深加工、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绿色建筑装配式产业等领域,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优质项目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集约发展核心区。增强县级特色平台承接能力。坚持科学定位,邯郸明确各地产业承接重点方向。其中,永年区等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重点承接特钢、智能仓储等新型产业,武安市、峰峰矿区等资源型地区重点承接新能源、新材料类产业,肥乡区等功能拓展区重点承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及电子新材料等产业,邱县等现代农业区重点承接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挥现有特色园区平台功能,成安县经济开发区、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魏县经济开发区、漳河经济开发区(磁县经济开发区)、临漳县经济开发区等承接平台,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细化重点承接方向,提升平台承接能力,力争形成合理分工、竞争有序的承接体系。
提升“园中园”承接水平。邯郸鼓励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京津合作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园区,发展“园中园”。发挥峰峰矿区新材料产业园、曲周县京津自行车产业园、广平县新材料产业孵化基地、邱县现代食品产业园、肥乡区京津新材料产业园、武安市新能源产业园等产业集群优势,吸引同类产业加速集聚。
为推进项目早日落地开工、投产达效,邯郸对承接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重点支持,在企业手续转接、员工就地落户、员工社保接续、子女就地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创新投融资机制,研究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疏解专项资金,开展政银企精准对接。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推行标准地供地模式,加大城镇闲置和低效土地挖潜利用,满足项目多样化用地需求。
同时,构建企业落地成长机制。用足用好国家、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政策,全程跟踪服务,支持落地企业开展与当地供应链对接和区域市场开拓活动。鼓励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技能人才资源。
(转自3月11日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