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双导相伴助成长 同心共筑成才路

来源:邯郸日报发布时间:2024-05-13 16:37:52

  为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进一步提高学校育人工作的全员性、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邯郸市海翔学校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双导师制。本着“办好学校、教好学生”的办学理念,海翔学校在学校党总支书记的引领下,由学校校长负责并实施了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实施以来,立足学校实际,注重研究实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校园更加阳光活力、文明和谐。

  落实职责 协同育人

  双导师制即学校德育导师与学科导师合为一身,全体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上课班级,认领一定数量的学生,贴身负责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指导,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大的提高。双导师制的目的是协调学生个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会、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塑造平等顺畅沟通环境,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饱满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强劲的成长内驱力,打造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水平优异的海翔学子整体形象,使学生成就潜力无限和幸福、成功、快乐的人生。

  学校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每位学生分配合适的学业导师和成长导师。每周一次班级导师会,学科导师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德育导师通过谈心交流、活动组织等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学校定期对学科导师和德育导师进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指导能力;同时还设立了双导师制优秀导师奖。学科导师和德育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进行定期评估,调整指导计划,确保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定期对双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学校是育人的主体,家庭是第一课堂,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指导工作中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每学期两次固定时间统一家访,开学和期末;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家访,采取电话、微信、QQ等方式;每周一次与学生谈心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业和心理上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双导师制的目的和意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用全视角因材施教

  海翔学校“双导师制”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核心内容,通过“双线”调查、“双向”选择和多种指导模式,先让学生选择心仪的导师,并结合各方因素供教师进行反选,让师生互选机制,真正让导师发挥“半师半友半知己”的育人功效。同时,积极探索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家校共育沟通模式等多种指导模式践行“双导师制”,让孩子们取得显著的成长和收获。

  五年级的王艺彤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王艺彤同学,在导师的关注下,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在班里也越来越敢表达自己,越来越自信。随着自信心的增强,艺彤不但参加了班级的元旦联欢会,展示了自己优美的舞姿,同时在学校的合唱比赛中作为领唱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她动听的歌声为五年级夺得了桂冠。

  在海翔学校,艺彤的蜕变不是个例。自从实施了双导师制以后,多方面的关爱让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也给学业成绩带来了质的提升,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业质量抽测合格率由48%提升到了93%,期中六年级的语文合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初三的合格率由40%提升到了60%。导师们真正蹲下身子站在孩子们的视角看待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用共情陪伴共育成长

  导师是根据学生的薄弱学科进行分配的,但导师的任务并不只是学科指导,而是成为孩子能够倾诉、沟通的“良师益友”,关注孩子们成长中的个性需求,尤其是帮助学生因家庭纠纷、学业压力引发的情绪焦虑、情感矛盾等,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筑群育联护的支持网。

  李柯霏同学学习能力不错,成绩稳定,但离优秀还有点儿距离,她的导师一直鼓励她突破自己的瓶颈,冲刺优秀。一模考试成绩不理想,原本内向的她更不爱讲话。导师与她谈心,得知其妈妈在她备考阶段不在身边,很失落。于是导师约她父亲进行交流,共同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随后,确立今后各阶段目标,导师强化课程学习并提出具体方法与建议。她毫不懈怠,紧跟导师步伐,坚持中考前的最后冲刺,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中考。2023年9月,李柯霏如愿踏进邯郸市第一中学的校门。

  做有温度的教育,排遣学生的烦恼,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是海翔每一位导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用萤火烛光守望成长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经过双向选择,张少芬老师分包了班内的四位学生:侯珊宇、王博浩、武润天、褚春晓。作为四名学生的导师,她深知要扮演好一名教师的角色,就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努力用自己的萤火微光照亮孩子们的前行之路。

  双导师制施行之初,张少芬每天都会抽出课间时间找这四位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平日喜好、生活习惯、家庭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导师制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向课堂要质量,更需要向课后要效率。为了保证课下的学习效率,针对这四位学生,她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问一道数学题。这四位同学每天主动抽出时间去请教导师,这一坚持就是半年多。在寻找疑问与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孩子们养成了深度学习的习惯,进步指日可待。

  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张少芬努力在课堂上挖掘德育机会,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针对分包的这几位学生,她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会及时地给予纠正,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半年后,这四名学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习成绩不仅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思想上也有了巨大的转变。

  海翔的每一位导师都像张少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努力用自己的萤火烛光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前行之路,肩负使命,不断蓄力,最终汇聚成灯塔守望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双导师制已在海翔学校落地生根,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品质内涵。让海翔的每位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个从不缺位的陪伴者、引领者,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是海翔全体导师的责任与理想。海翔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构筑师生成长共同体,开启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系邯郸市海翔学校校长)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