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消费 > 正文

廿年“歪脖”一朝矫正!河南三博为小伙破解斜颈难题

来源:大众网发布时间:2025-05-23 18:22:30

  近日,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脑瘫外科通过综合治疗成功为一名饱受治疗“歪脖子”折磨24年的脑瘫患者摆脱痛苦,破解了由混合型脑瘫引发的痉挛性斜颈难题,为复杂型运动障碍患者提供了希望。

  廿年顽疾:脑瘫引发多重功能障碍

  24岁青年小刚(化名),因早产导致混合型脑瘫,自幼儿期即出现颈部肌肉痉挛、头颅不自主扭动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头颈部异常后仰旋转、面部表情肌痉挛性"鬼脸"、构音障碍及异常发声等严重并发症。长期异于常人的姿态不仅造成生理痛苦,更让患者产生严重自卑心理。"每次出门都要承受异样目光,最怕听见'歪脖子'的称呼"小刚父亲伤心的回忆。

  分阶段手术精准狙击“异常肌肉”

  根据相关检查及临床表现,小刚为旋转后仰型斜颈,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脑瘫外科高晓群教授团队决定采用选择性颈肌移除+副神经切断术+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分离术,分阶段联合靶向治疗。方案首期实施患侧副神经切断术:精准找到这些“肇事”肌肉的支配神经,进行选择性的神经根切断,精准阻断副神经传导,而不伤害其他神经和肌肉,有效缓解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异常痉挛。同步实施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分离术,通过调节脑血管供血改善神经功能。二期手术(10天后):针对后仰型斜颈特征,选择性切除异常肥大的头夹肌、头半棘肌,消除原动力痉挛,缓解头颈部异常扭动,同时保留“协同肌”功能,以维持术后颈部正常运动。实现症状解除与功能保留的完美平衡,术后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在3-6个月恢复

  团队基于对脑瘫性颈肌痉挛的深入研究,从神经反射的底层逻辑入手,把人体控制肌肉的过程比作“电路系统”神经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神经、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在完成正常的神经反射中,五个环节缺一不可。当这个系统出现故障时,如脑瘫患者颈部肌肉痉挛,就像电路短路导致灯泡乱闪。团队通过两个关键操作解决问题:精准切断从大脑传向痉挛肌肉的“失控电线”(传出神经纤维),来自大脑(中枢)的神经冲动就不能传至痉挛的颈肌;移除痉挛的颈肌(阻断效应器)就像换掉烧坏的灯泡,头颈异常扭动即消失该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治疗"过度破坏"导致的颈部僵硬、功能丧失等并发症。

  涅槃重生:从“歪脖少年”到阳光青年

  术后一周,小刚的颈部肌张力显著降低,异常运动幅度减少70%。更令人欣喜的是,伴随多年的面部痉挛性"鬼脸"、构音障碍等症状同步改善。目前患者已可自主控制头部姿态,语言清晰度提升,眼神恢复灵动。"真的很感谢高教授,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孩子现在愿意照镜子了,心情也特别好,昨天还主动提出要去理发。"小刚父亲激动表示。

  

  高教授介绍:痉挛性斜颈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神经冲动导致颈部肌肉的不自主收缩或痉挛,使头颈部出现无法控制的一侧倾斜和扭转,产生异常姿势和动作,通俗的说,它就是颈部肌肉的一种“小脾气”。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引发颈部疼痛僵硬。甚至导致颈椎变形、视力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沉重的打击。

  专家提醒:痉挛性斜颈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当出现持续性颈部歪斜、不自主运动时,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高晓群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脑瘫外科首席专家、郑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河南省优秀教授、河南省政府资深参事

  专业擅长:

  脑瘫治疗:1994 年引入 SPR 手术并推广,完成 6000 余例,提出痉挛型脑瘫 “三联疗法”,即 SPR 手术缓解肢体痉挛、矫形外科手术矫正肢体形态、术后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痉挛性斜颈治疗:针对痉挛性斜颈病的颈部异常扭动特征开展解剖学研究,采用 “选择性颈肌移除及副神经切断术” 治疗成人痉挛性斜颈取得成功。

  疑难病症攻克:针对手足徐动型脑瘫合并颈肌痉挛这一世界医学难题,制定 “选择性颈肌移除 + 副神经切断术 +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离术” 综合手术方案,开辟新治疗途径。

  专注应用科学研究,形成 “临床发现问题 - 开展科研 - 产出成果 - 临床验证” 的研究模式。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在神经解剖学研究成果应用方面成绩斐然。凭借高尚品德与精湛医术帮扶脑瘫患儿,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任职省政府参事期间,深入调研,撰写的参事建议多次获省政府优秀参事建议一等奖,助力河南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

  广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