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仅五个多月,古城煤矿综掘三(1)队机电维修工闫梦凡已迅速适应并爱上这份工作。听闻该队在新工人培养工作上成绩斐然,笔者便联系到了综掘三(1)队队长陈丽锋,获允前往工作面探访。
前往工作面的路途并不轻松,历经一个多小时,先后乘坐罐笼、两部猴车,再步行1300多米,才终于抵达工作面。一路上,同行的机电副队长代俊锋详细介绍了队里重点任务进度、新工人培养计划等情况。在巷道一侧,笔者看到一群戴黄帽子的新工人在师傅带领下清理着散煤。其中,有个身影格外醒目,他干活十分卖力,忙个不停,脸上沾满了油渍、汗渍和煤泥,走近一看,黄色工帽上写着“闫梦凡”三个字。
趁着班中餐休息的间隙,笔者与闫梦凡进行了短暂却深入的交流。26岁的他性格开朗,侃侃而谈。原来,他曾经有一份安稳的工作,然而受疫情影响,工作变得飘摇不定。当得知古城煤矿招聘井下工人时,有着下井经历的他果断报名,一路过关斩将,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古城煤矿的一员。
初到古城,这里的景象改变了他对煤矿的刻板印象,“古城就像一座花园城市,宽阔的广场,宏伟的办公楼,体育馆设施一应俱全,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便利舒适,环境干净整洁,看不到杂乱停放的车辆,地面一尘不染,四处鸟语花香。”他回忆道。
经过20天全面系统的培训,并通过入井资格考试后,闫梦凡被分配到综掘三(1)队。队长陈丽锋的温和亲切,以及队里和谐融洽的氛围,让他迅速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鉴于队里电工短缺、新工人上手慢的现状,陈丽锋将好学上进的闫梦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老电工房超超和秦晓强,开启了他们的师徒缘分。
房超超对这个勤学好问的徒弟喜爱有加,每天都手把手地传授他设备检修的技巧与经验,从掘进机、皮带和煤溜的日常维护保养,到风水管、电路的检修与延伸,事无巨细。10月,闫梦凡首次跟随师傅下井,第一天的任务是整理、检查并维修皮带。师傅不仅在工作前悉心叮嘱他提前准备好工具和材料,还在作业过程中时刻提醒他注意安全。师傅的关怀备至,让他逐渐从第一次下井的紧张不安中走了出来,开始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感。结束了8个多小时的井下工作,闫梦凡升井回到宿舍时已临近深夜,他感觉浑身都快散架了。然而,睡觉前收到师傅鼓励的微信,简短却饱含力量的几行字,瞬间驱散了他的疲惫,给予他极大的鼓舞。
一个多月后,闫梦凡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日俱增。11月中旬,在将900多斤重的煤溜机头从边界回风巷搬运至400米外的S3301工作面的艰巨任务中,他咬紧牙关,与工友们紧密配合,最终成功完成任务。“可以啊梦凡!能把这个扛过来,真厉害!”师傅和工友们的称赞,让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即便已过去很久,每当回想起这段经历,闫梦凡依旧难掩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感觉自己渐渐被师傅和工友认可了,这次经历给了我无比强大的信心。”
尽管目前还没有独立完成过检修工作,但队长和师傅们都耐心安慰他,成长需要时间,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闫梦凡对两位师傅充满了敬意,他感慨道:“虽然师徒结对时间不长,但师傅们教会了我太多东西,下井作业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帮忙解决,有师傅在身边,干活心里特别踏实。” 面对新工人常有的思想顾虑,师傅们也总是耐心开导,让他专注于提升个人能力,以良好的状态去展现自己。
如今,收入稳定、休息充足,让闫梦凡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两个月后,笔者再次在工作面与他相遇,他的成长令人惊喜。“我要以先辈为榜样,多从师傅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每个月收到工资到账短信的时候,心里特别踏实。古城就是我的家,我盼着能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闫梦凡已经成功转正,他摘下了象征新工人的黄帽子,戴上了代表成长与责任的黑帽子,完成了职业生涯中一次意义非凡的蜕变。他既激动又略带忐忑,满心期待着未来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古城煤矿,在综掘三(1)队,闫梦凡正稳步迈向人生新征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侯佳琳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