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邯郸市成安非遗文化系列-- 申国瑞、傅希贤与成安皮影

来源:中原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11-20 14:53:20

  申国瑞、傅希贤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成安皮影的著名老艺人,2008年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非遗传承人名录;同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申国瑞   申国瑞是成安县西姚堡村人,1934年出生。他的父亲和大伯都是皮影艺人,从小耳濡目染,培养了他对皮影戏的热爱。15岁开始跟父亲申锡志学习打击乐器,跟苏文秀学习刻制皮影人物和掌扦技艺,跟村皮影剧团第一代班首郭永年和郭春荣学习演唱。申国瑞凭借着扎实的功底,以及灵活多变的手法、风趣幽默的对白、细腻饱满的唱腔等特点,很受人们欢迎,在年少时已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皮影艺人,每年都要演出上百场。改革开放后,申国瑞凭着一腔对皮影戏的热忱与执着,承担起传承皮影戏的重任,重新组建了皮影剧团。在他的努力下,十几位皮影艺人加入剧团,共同传承发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2008年,申国瑞先后被审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后,他深感责任更重,任务紧迫,遂认真谋划,积极行动,从抓队伍开始,大力提高团队的艺术和思想素质,他带领的西姚堡皮影团多次代表冀南皮影参加交流活动,还多次接受外国学者的采访,向他们推介古老而独具特色的冀南皮影艺术。他十分重视培养新人,把此看做传承皮影艺术的根基,近年,先后带出了三批十多个徒弟,其中有主掌扦的郭江臣、申银山,主乐器的申江舟,主演唱的申永清等等,他的三儿子和孙子也都加入了皮影队伍,这些人如今都已成为皮影团的台柱子。在当今电视、电脑兴盛,皮影演出低迷的情况下,八十多岁的他还做出一个决定:自己出去打工,挣回的钱除一部分贴补家用外,另一部分拿来作为皮影戏演出的活动经费,包括更新道具、搭建演出棚和给徒弟发工资,他说:“在当今经济社会,没多少人愿意学习皮影,我只能靠演出时一边传授他们技艺一边发给他们工资,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学习皮影艺术的队伍中来。”根据国家文化和教育部门“非遗进校园”的要求,他还到北漳小学等学校开办皮影戏课程,免费向孩子们传授皮影戏技艺,已有30余名学生加入了皮影戏的学习,为皮影队伍增添了勃勃生机。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他自费在自己家里建立了皮影艺术传承馆。在他的努力下,经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2018年9月西姚堡村被邯郸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冀南皮影村”。

  傅希贤   傅希贤是成安县北漳村人,生于1937年。他从小就爱皮影,从皮影戏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他还自己动手做影人,因为没有钱,就用废弃了的纸板代替牛皮,尽管上不了台面,却让童年充满乐趣。18岁时,他正式进入皮影戏班。上世纪50年代,是皮影戏最风光的时候,他跟着师父到处去演出,过年不回家都是家常便饭。他刻苦练习,经多年琢磨、实践,练出了一手“骑马甩鞭”的绝活,当手举几根扦子同时操纵影人做出几个动作的时候,很多人会顾首不顾尾,但对傅希贤来说是手到擒来。后来皮影被当作“旧文化”对待,傅希贤当成宝贝一样的影人一夜之间都化成了灰,他好心疼。等到皮影戏又能演出,激情再次被点燃,他重新置办工具箱,组织皮影班,连续排演了《西游记》、《封神演义》、《杨家将》等大戏,乐此不疲。但红火了几年,受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体的冲击,皮影戏不可避免地再一次走入低迷,演出机会很少,偶尔演出收益也不多。痴迷皮影的傅希贤不放弃、不抛弃,执着地坚守着阵地,从来都不计较钱的多少,只希望皮影这门民间艺术能够传承下去。他先后收了五个徒弟,但他们平常都要外出打工,放假时才能跟他学习,虽然不是桃李满天下,但他也很知足,他说:“能有20来岁的年轻人主动找我学,我就看到希望了。”(常运锋 韩宝河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