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感路的石头
序言:今年是邯郸一中建校八十周年。年初,开始着笔,想为母校,想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邯郸一中的校园生活做个记录,我想到了我与赵继才老师在高中时期发生的一些故事,以及这些故事对我以后人生的影响,遂写下了本文,打算献给八十岁的母校和赵继才老师。非常痛惜的是,7月21日上午,惊闻赵继才老师在邯郸中心医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82岁,我们师生原本约定,今年秋天共同参加母校八十周岁生日已成为今世永远的念想,心中为此充满遗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分很多种,能解惑,是知识开蒙者;能授业,是赏饭师傅;能传道,是人生导师。一生中每临大事,他都能像一盏明灯,为你照亮人生的正途。
我很幸运,在邯郸一中读书时,就遇见了这样一位能“传道”的老师。他既不是能说会写的语文老师,也不是照本宣科的政治老师,他是教体育的,从我高二年级担任我的体育老师起,彼此结下了四十年难忘的师生情谊。
他叫赵继才,中等个儿,大眼睛,眉清目秀,皮肤白皙。不上课时,他经常穿一件有些褪色的涤卡布中山装,平时不苟言笑,不太像运动员出身,看上去更像一个教数理化的先生。
那个年代,高考的升学率不比现在高,学校、家长和学生远没有今天面对升学如此焦虑。每到下午放学时分,教室里一定还趴着一片埋头苦读的孩子,但操场上肯定也聚集着一群喊声震天的孩子。整个学校,一年四季都处在这种动静相宜的氛围下,充满青春的活力。
我高二那年,赵继才老师开始给我们男生上体育课。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师很喜欢竞技,平平常常的一节体育课被他搞得充满竞争气氛。篮球课上,除了讲解篮球技术,后半程必须进行分队比赛,他当裁判。我们很较劲,他也很认真,小哨儿吹得铁面无私,煞有介事,俨然全运会赛场一般。田径课上,他蹲在起跑线教我们起跑技术,然后很快就把学生带入“实战”,分两队进行三十米、六十米的接力赛,每节课都要比个胜负。一时间跑道上热气腾腾、被球鞋带起的灰尘如狼烟四起,几十个半大小伙子焕发的荷尔蒙几乎能把校园的天空都点燃了。许多的同学,就是从那时候起、从赵老师的体育课开始爱上了运动,爱上了操场上的竞技。每到下课时,是我们最放松、也是最快乐的时刻,比赛输了的同学,必须集体接受俯卧撑的“惩罚”;那时节,操场边传出的呐喊声、叫好声总会引来其他年级同学的围观,这幕情景,已经成为我中学生活中最鲜活美好的记忆。
有时天气不好,赵老师的体育课也不会让位给其他课程,在教室里、坐着上的体育课竟然有另一番风景。第一次看到他在黑板上写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之父顾拜旦之《体育颂》”“马拉松运动的传说”等标题,我不由得惊叹,邯郸一中体育老师的板书竟然如此工整规范,每个字都横平竖直,笔力遒劲,犹如刀刻。通常大家都有一个偏见,觉得“体育老师”四个字等同于读书不多、粗通文墨,见到如此清晰有力的板书不由得就令我肃然起敬,不得不感叹:邯郸一中的讲台好高呀!而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刚打开国门,人们从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从中国女排“三连冠”的转播里开始看到国际体育赛事,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和好奇。
那天外面下雪,室内的体育课上,赵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发生在柏林奥运会赛场的故事。开讲之前,赵老师问大家,什么是体育精神?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大家都沉默无声。
赵老师开讲。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与德国运动员卢茨·朗是男子跳远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由于紧张,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欧文斯两次起跳步点不准,未能跳出好成绩,心情沮丧而又焦灼。他的对手卢茨·朗并没有为此庆幸,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帮助欧文斯正常发挥。他帮着欧文斯看步点,并把自己的毛巾放在起跳处作为标志。就是这个起跳标志,使欧文斯踏步精准,最终以8.06米的成绩一跳定乾坤,夺得了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而卢茨朗仅获得第二名。
卢茨朗的行为给当时企图利用奥运会宣扬雅利安人是优等民族和纳粹主义思想的希特勒当头一棒,甚至看台上的希特勒气愤地拂袖而去,但几万人的观众却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对这位以实际行动实践奥林匹克精神的德国运动员报以深深的敬意。
赵老师问,大家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什么?有人说友爱,有人说平等,还有人说尊重。赵老师说,你们说得都对。
人,时不时就会成为对手,例如战场,例如赛场,例如各种上升和进步的机会。但即使在对抗的前提下,充满关怀的人类互助之爱也不能丢掉,这就是真正永不磨灭的运动员精神。“你们记住,所有的竞赛纪录终有一天都会被打破,而关爱和尊重永不会磨灭”。想不到,一个体育老师,一个在稀松平常的体育课上都要组织和发动大家奋力比赛的人,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就是在这堂课上,我才懵懵懂懂地知道体育不仅仅是竞技,还是一种团结和友爱的精神。它倡导“更快、更高、更强”,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有助于培养个人勇敢顽强的品格、拼搏进取的意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时又彰显公正、公平,崇尚集体和公众的规则和秩序。竞争,是公平前提下的竞争。体育,不仅仅是金牌,还是一种信仰。在体育面前,我们是平等的,并不因失败而低贱;我们是公平的,并不因出身论英雄;我们是友好的,并不因竞争而产生敌意。体育使人保持激情,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斗志,所有参赛者与冠军的加冕一样荣耀,这份荣耀是对公平、公正的承诺。最后,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六个字——“学会公平地输”。
“学会公平地输”!这六个字在我以后的漫漫之途,使我理解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生的路途上充满竞争,输赢乃是常事,为输赢努力的搏杀勇气和面对输赢结果的态度,往往彰显着人性的光芒或灰暗。当输赢和公正发生冲突的时候,是使出浑身解数追求桂冠的结果,还是放下得失心,去努力维护竞赛规则,追求社会秩序的公平正义,这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不得不接受的良知拷问!
这么重要的人生哲理,竟然是一个体育老师教给我的。
后来,在赵老师的影响下,我很喜欢体育,也因此增加了与赵老师的亲近,我们的交谈就多了起来。我得知他是张家口人,从天津体院毕业分配到了邯郸,进了一中担任体育老师。他当年的体育专项是撑杆跳高,这个项目是田径中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现在也没有多少省市开展这个项目。考体院前,他并没有条件接受专业训练,全仗着身体素质好考进了大学,开始接受撑杆跳高的专业训练,在校期间,就多次拿了天津体院和河北省的冠军。
高二第一学期的一天下午,我在足球场踢球,赵老师看似不经意从球场路过,向我摆手示意。我跑过去,他淡淡地说:“邯郸市中小学生秋季运动会下个月要举行,你报个名吧。”
我说:“校运会我都进不了前六,市运会更没戏吧?我报了,学校也选不上我。”
他说:“别想那么多,试试吧,万一选上了呢。”看我还是没反应,他又补了一句说:“参加市运会,学校还发衣服呢”。
那年代,能穿上代表邯郸一中比赛的运动服,在校园里别提有多显摆了!那是一套玫红色的套装,左胸前“梅花”牌的LOGO上方印着“邯郸市第一中学”字样,双臂两侧有两条白道,既帅气又炸眼。我不知道赵老师有没有经过“老奸巨猾”的算计,反正这句话彻底打动了我。
我报名了,报了三个项目:跳高,跳远和400米跨栏,当时真的是抱着玩的心态、混身衣服穿的目的才决定参加市运动会。我当时心想,为了这身衣服,即便给我报铅球、铁饼,我也没意见!
运动会开始后,我的跳远和400米栏不出意外,在经过“三跳一枪”之后,预赛阶段就下课了,而我的跳高比赛却发生了未曾预料事情。
跳高这个项目,此前我只在体育课上练过跨越式,跳到过1.57米,此时市运会比赛中我已经两次失败了,再有最后一次还不过,我就又该下课了,而现场能跳过这个高度的至少还有十多位竞争者。我心想,失败就失败吧,大不了回去把运动服还给赵老师。这时候赵继才老师出现在场边,他临场给我火线培训,让我采用我从来没有试过一次的背越式,搏杀一把,这是一次货真价实的“临阵磨枪”。我记住赵老师给我讲的动作要领,又仔细观察了其他选手背越式的过程,在脑子里模拟了一下过杆的动作,然后,我开始了助跑,起跳,后仰,天旋地转之中,我把自己“扔”过了1.57的横杆!
成功了!我给自己又争取到三次机会!
接下来每提升一次高度,都有下课的选手,而我却意外地都顺利“飞”了过去!跳高赛场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一幕。
我天生的爆发力和弹跳力,开始焕发出来!比到最后,跳高赛场上,终于淘汰得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时候我才发现教务处主任赵银柱老师不知什么时候也到了这里,赵银柱老师说,他是听别人讲,跳高场地只剩下一个邯郸一中的孩子还在比赛,没想到会是我这个从未练过跳高的“棒槌”!说这话时,我已有资格选择下一个高度了。
那时候,一个高中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潜力,而赵继才老师是体育教育的专家,他毫不犹豫让我选择了一个不敢想象的数字:1米73。他对我说,1米72是校跳高纪录,跳1米73,争取打破校纪录。这时,我内心的意外之喜已足以让我的情绪放松下来,开始享受那种挑战自己的感觉,我调皮地说:“赵老师,咱先说好,我要是跳过去了,破了校纪录,可不能收我一中的运动服啊!”
赵老师随手打了我的头一下,假装严肃的对我说:“什么时候了,还想这个。”
“集中精力!”
“用力腾空,过!”他向着远端已开始第一次试跳的我大声喊道。
助跑,起跳,我的感觉真是很美妙,1米73,第一次试跳就过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正规的田径运动会,邯郸一中的跳高纪录就这样记在了我的名下。从此我知道原来我还会跳高,而且我一定还能跳得比1米73还高,所以那次比赛,我没舍得再跳,我想给自己多留几次破纪录的机会。那次运动会,我为一中夺得了唯一的一个男子冠军,而这一切全来自于赵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使我从此对于自己的运动潜力产生了充分的自信。
市运会结束后,老师自然也忘了让我归还运动服,一直到我高中毕业,赵老师也没提这事儿,我也没舍得还。后来大大小小参加过许多全国大学生比赛,也发过不少新的运动服,但我从没舍得丢掉邯郸一中的运动服,它被我一直带在身边,也算是陪着我南征北战吧。
跳高是一个总是以失败告终的比赛项目,而我在邯郸的赛场上每次都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然后以破纪录的方式胜利结束比赛!在邯郸一中期间,我终于以六次打破一中校跳高记录和两次打破邯郸市青少年跳高记录的方式,结束了代表母校一中参赛的历史。
现在回忆起,当年赵老师带着我参加市运会,拿冠军、破纪录,简直就像是邯郸田径场上的一段传奇!多少从小训练的体校运动员愤愤不平,不明白我这个人为什么平时不训练,一到比赛就能摘到桃子!我这几次破纪录拿冠军,与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的跳高经历让我不得不意识到,刻苦努力有时候真的干不过天赋和运气,但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自己不能左右的——赵老师有一双慧眼,他发掘了我。
转眼几个月后,我带着“学会公平地输”进入了大学学习。
一九八八年,我作为四川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并作为四川省大学生代表团的旗手参加了开幕式。当时,还只有一个频道的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开幕式,赵老师在给我的来信中提到,他在电视上看见我作为旗手,打着四川代表队队旗走进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他很为我骄傲,他也很骄傲!那次大运会上我参加的是排球项目的决赛,最后,我所代表的四川队最终登上了领奖台,获得了一块铜牌!
大学四年里,我在全国大学生的多个赛场经历了无数次的输和赢,慢慢品味着胜负带来的冷暖,也感受着“学会公平地输”这句话所闪耀的那份淡定温暖的人文力量。大三那年,参加全国高校“兴华杯”大学生排球联赛,小组赛与上海复旦大学排球队相遇,两队为小组出线展开厮杀。在双方比分不断咬合的胶着情况下,我在3号位跳起拦网得分,裁判员吹响得分哨之后,对方前排6号队员指出我有触网动作。那是一次非常轻微的触网,分寸之间,天知地知,第一裁判员和第二裁判员都没有发现。在我队教练员站在场边抗议时,我举手承认发生了触网,我被判犯规,我队失去了重要的得分机会。赛后几个队友都觉着我不可思议,认为我自认犯规的举动大可不必,况且也给该场两位裁判员上了“眼药”。这件事我一直没告诉赵老师,但我想,他要是知道了这件事,一定会拍着我的头说,小子,你做得对!
这次比赛,比胜负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尊重和友谊!因为在赛场上主动承认自己的犯规,场下,我和上海复旦队的6号球员,也因此结下了三十多年的深厚友谊。工作后,我每次去上海出差,他都会请我吃饭!他每到北京公干,总会想法跑到邯郸来看我!直至他移民德国多年以后,我们依旧会在元旦过年等节日期间,发短信或微信,彼此慰藉彼此祝福!
大学毕业,回邯工作。后来结婚成家,我有了一个女儿。十几年后,我的女儿考进了邯郸一中少年部,我们家两代人都成为了邯郸一中弟子。转眼,女儿又该高考了,此时高考的竞争惨烈程度与我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孩子高中时期,开始有朋友给我出主意:你应该运作给孩子整一个二级运动员证书,对你也不难,高考还可以加分,一分就可以甩开上千人。我谢绝了朋友的好意,尽管这事对我可能真的并不难,但我有我竞赛的原则:“公平地输”!更主要的是,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在人生大幕尚未拉开之际,就目睹父亲如何苟且地钻规则空子,挖空心思,把孩子影响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很清楚,人生是一场远行,赢得一次高考,赢得不了人生的幸福。没有加分,女儿的高考也还好,尽管没有考到清北,但还是成功地步我后尘、打回了“四川老家”去,上了四川大学的华西医学院。大学期间,她过得骄傲而又知足。
工作这些年,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坎儿,也面对过无数次的困境和机遇,我一直坚守这个信条:“学会公平地输”!在人生任何的赛道上,我都拒绝把田忌赛马钻规则空子那种狡黠油腻当成所谓的智慧和成功。我信守体育精神,绝不能为了眼下的赢,去抛弃道德和事前制定好的规则,拿着厚黑学来装饰自己的成熟圆滑。随着职场阅历的不断丰富,尽管光怪陆离,可我一直相信:规则最终一定会战胜潜规则,风骨也一定远胜于媚骨!不论走到人生的哪一步,我都会记得,我是邯郸一中的学生;无论遇到多么艰难的抉择,都能看见赵继才老师依旧站在讲台、站在操场向我微笑。
我的青葱岁月,就那么充满留恋的过去了!
我的老师赵继才先生,临终前,在我的陪护下也走了!
可我很怀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