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济源大地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近日,在梨林镇程村田间,记者看到,犁地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种农机复合作业,配套有序。
“趁着天气不错,我们抢抓农时,统筹调配农机,规范有序地安排作业,确保小麦适时播种。”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群介绍,目前合作社有全托管土地1.8万亩,半托管土地13万亩。他们以土地承包大户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着眼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积极发展“种、管、收、售”全程化综合农事服务,实现社会化服务功效的最大化。
“我种植1700亩玉米,全部采取半托管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还节约了成本。”种粮大户郭备战说,农业社会化服务使农作物的种植更规范、科学、高效。
无人机喷药、虫情监测、机械化收割、电商销售……合作社的一体化作业在田间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不光解放了劳动力,还解决了大部分耕地无人种、无力种的问题,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土地资源。说起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粮大户李文学不禁感慨,他种植360亩玉米,全部由合作社托管,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仅产量高,还省工省时省力。自己出来干工程,一年收益很可观。
对于未来的发展,合作社还将继续秉承社会化服务的理念,通过更好的服务实现更多的愿景。王国群表示,将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建立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打造“科技+金融+订单”多元化服务新模式;继续深入搞好“田保姆”式的全程化农业服务,更好地满足社员和农户的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生产方式的变革,折射出土地规模经营在探索演变,农业现代化在蓬勃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担哪些责任?示范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原渊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济源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助推,主体参与,推进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为农户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托管服务,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难题。目前,济源有500余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130.16万亩,其中土地托管面积达122.19万亩,服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达2.89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