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乐陵市孔镇马固村510亩连片麦田里,金色麦浪翻滚。“今年丰收稳了!”看着沉甸甸的麦穗,站在田埂上的山东鲁供乐农农服公司总经理赵刚信心满满。这底气,来自德州市供销社探索出的“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新模式: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土地经营权不变,交给供销社的专业队伍统一管理,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难题。
“以前地零散,年轻人出去打工,地里的活就成了老大难。”德州市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张伟忠表示。如今,供销社的专业托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科技“种田力”。激光平地机把坑洼地整得平平展展;智能配肥机根据土壤“体检报告”,为托管地块定制专属“营养餐”;智慧农业平台就像田里的“千里眼”,时刻盯着墒情变化和病虫害苗头。靠着94个为农服务主体,去年全市供销社全托管面积达16万亩,帮助185个村集体增收超过2000万元。
乘着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的好政策,托管服务在德州市加速铺开。去年全市供销社系统争取到18.6万亩试点任务、1860万元资金补助,小农户直接受益1200多万元;今年试点任务扩大到31.8万亩、补助资金3180万元,规模跃居全省系统第二。
粮食安全,农资保供是根基。在宁津县大曹镇张傲村的农资店,店主陈成河刚送走一车化肥:“加盟供销社,直接对接大厂子进货,价格更划算!”种粮大户章国臣就是这里的常客,他刚买了1.5万斤种子和50多吨化肥,“种子每斤便宜4毛,百斤化肥省5块,还送货上门,技术指导随问随答,省心又省钱!”
科技也在改变供销社的农资经营服务方式。武城县供销社润丰农服公司的“农资优选平台”小程序成了种田新帮手。农民点点手机,查看土壤检测报告,下单定制配方肥,精准配肥就直送到地头。今年春耕,全县线上预约测土配肥就超过了1.8万亩。
为了织好农资保供网,德州市供销社系统培育了10家市、县(市、区)农资龙头企业,建成5处县级集配中心、59处乡镇服务站、155处村级服务社,去年供应化肥超40万吨。随着中农(平原)国家级仓储基地加紧建设和市级仓储中心扩容升级,年底全市供销社系统农资仓储能力将达到11万吨,保供稳价更有底。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德州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于萍介绍,从托管土地到织密流通网,从科技种田到保障农资,昔日的“老供销”正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服务升级,在德州田野上焕发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