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基层自然资源管理中存在林、草、湿、荒等生态资源调查与国土调查“数据打架”、标准不一的问题,导致“数出多门”,管理效能低下。对此,阳谷县通过一场“数据协同”改革有效破题。该县作为省级试点,通过构建“多调查合一、数据共享、成果互用”的工作模式,成功绘就生态国土“一张图”,为全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经验。
打破部门壁垒,从“各管一摊”到“协同作战”。阳谷县改革的核心在于打破林业与自然资源部门之间的壁垒。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成立工作组,同步启动两项调查,构建起“发现-举证-审核-更新”的闭环流程。“过去对于一块地的属性,林业和国土的数据可能对不上,现在我们对争议地类共同协商、现场核查,实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阳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管负责人姬传伟介绍。这种“两部门牵头、技术方支撑”的稳定架构,从源头上确保了数据的统一与权威。
“五阶段工作法”与“一张图”审核,让协同落地生根。为确保协同机制高效运转,阳谷县按照五阶段工作法,在变化图斑筛选阶段,整合“天地图”遥感分析、无人机巡查等多渠道信息,高效识别出735个疑似变化图斑,践行“早发现、早调查”理念。
最具创新性的是“标准化举证”与“一张图”审核机制。阳谷县按照“范围分工、跨界联合”原则,组建“林草+国土”双人外业小组,对交叉图斑实现“外业只跑一次”,彻底告别了重复劳动。同时,两部门联合制作“融合底图”,将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审批用地等数据集成在一张图上,实现了快速、精准的合法合规性审核。
据统计,借助“融合底图”及分工协作,阳谷县单个图斑的平均审核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2分钟,整体审核周期从20天压缩至7天。截至2025年10月,试点工作已避免重复外业核查320余次,节省人力成本约40%。“效率提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得到了保障,为我们县的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精准、统一的底数支撑。”姬传伟表示。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