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邢台 > 正文

邢台:一朵牡丹花致富一方百姓

来源:邢台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1-05-25 10:36:30

  鲜花观赏、花籽榨油、花蕊制茶、骨朵切花……近年来,柏乡县以汉牡丹文化为依托,积极围绕“牡丹”这朵富贵花做文章,不断壮大牡丹产业。已从最初的花卉种植、观赏,到如今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种苗培育、盆栽牡丹、催花牡丹、切花芍药、牡丹籽油、乡村旅游为主打的“美丽产业”。牡丹产业在提升农业效益的同时,正在带动越来越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4月20日至5月20日,第九届汉牡丹文化节在柏乡举办。对于柏乡县汉牡丹园负责人王同周来说,这段时间累并快乐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近万人,高峰期还要分流入园。”王同周说。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借着牡丹节的“东风”,不少嗅觉敏锐的农户尝试借花生财。围绕汉牡丹园转一圈,不难发现,周围农家饭店、旅馆的牌匾林林总总,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农家饭店老板王同现就是受益者之一。

  “旺季吃饭要预订,一桌连着一桌,地方不够用,还忙不过来……”王同现说,这朵牡丹花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2015年,他将饭店所在的平房扩建成三层楼房,敞亮的环境又引来了更多客人。

  同样是这朵牡丹花,十里铺村村民王世云却另辟蹊径,做起鲜切花生意。这段时间,每天清晨王世云的牡丹园内都会开进一辆厢式货车,一箱箱打包好的切花被搬运上车。第二天,它们就会出现在北上广等大都市的花店内。

  “牡丹花寓意美好,是一个高端品种,是婚庆、寿诞等喜庆场合的常用花卉。”打开切花的话题,王世云滔滔不绝,“通过空运、陆运等物流方式销往一线城市,一支花能够卖到5元。”

  在柏乡人看来,牡丹全身都是宝,籽榨油、根入药、蕊入茶。在圣丹农业科技公司的展柜上,摆放着各式的花籽油、花蕊茶,琳琅满目。“我们流转了周边村民3000多亩地来种植牡丹,还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对牡丹进行深加工。”公司负责人张运潭说,今后,将以种植油牡丹为龙头,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拉长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群众致富。

  64岁的白阳村村民魏根献也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种植牡丹。他很难想到,如今自己能够一边收地租、一边还在自家农田打工挣钱。曾经,他和许多村民一样“土里刨食”,收入也不理想。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朵牡丹花竟然富了一方百姓。

  “越来越多人受益于这朵富贵花,这和柏乡县加快发展牡丹特色产业的战略密切相关。”柏乡县牡丹办主任郭东旺说,近年来,围绕这朵牡丹花,该县探索新思路、出实招,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牡丹种植合作社,形成了以种苗培育、盆栽牡丹、催花牡丹、切花芍药、牡丹籽油、乡村旅游为主打的“美丽产业”。

  自2013年以来,柏乡县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牡丹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柏乡县油用牡丹种植奖励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助力牡丹产业发展。还成立了牡丹种植协会,注册了“柏乡汉牡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以“汉牡丹”为文化品牌注册了牡丹油、牡丹瓷等30余种商标。目前,全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0000亩,建立苗圃2个,育苗2000万株,初步形成集产学研与销售、加工、旅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郭东旺说,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出,也使得牡丹产业链条拉长、拓宽、延厚,辐射范围变得更大。“未来,计划形成‘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旅游’的互动产业格局,做到全县牡丹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让柏乡牡丹品牌叫得更响,促进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