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讯(记者卢岳)“有鱼生活赚钱是真的吗?”最近,一款名为“有鱼生活”的APP引发关注。有多位消费者称,只要上APP看广告作任务就能赚钱,不仅可以兑换商品、还能“撸黄金”。
另一方面记者看到,在多个投诉平台上充斥着对有鱼生活的投诉,具体问题包括存在强制消费、承诺的广告任务无法提现、消费获得的数据卖不出、涉嫌“资金盘”欺诈行为等。甚至有业内人士质疑,有鱼生活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盘,所谓拉新人的“消费贡献金” 是支付给老成员的收益,以此营造 “躺赚” 假象,实质是类似于“拉人头、团队计酬”的传销骗局。
真相到底怎么样?消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 看广告就能实现“躺赚”?

最近,记者看到,朋友圈、小红书上有不少消费者都在晒 “有鱼生活” APP的签到截图及通过该平台兑换的日用品等内容,更不乏分享在平台上看广告赚福利的各类技巧。
有鱼生活到底是什么?官网资料显示,有鱼生活是一款新文创电商APP,通过链接广告商与用户实现去中介化信息流投放与佣金分发,构建分佣、消费、商城利润分配的循环体系。该应用由国中(深圳)数字研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中数字集团)运营、深圳鱼儿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服务方。
据部分公开宣传称,有鱼生活已经坐拥4000万用户、百万日活,靠一套“广告分佣+消费补贴+文化数据IP”的三重裂变模式,为中小平台在电商红海中撕开了一道差异化的增长裂缝。所谓广告分佣,即看广告赚钱,电商佣金则相当于平台卖货从中赚点合理的佣金,至于文化数据IP,则是指平台上的文创类IP联名产品。
记者注意到,网上有不少关于“有鱼生活”赚钱的攻略,在黄金大涨之际,有网友甚至称平台可以有免费的黄金“撸”:“‘撸’十来克黄金能变现七千多块钱,还有长篇分享内容称,自己靠有鱼生活实现了‘翻身买车’。”



然而,在投诉平台上也充斥着大量消费者对有鱼生活的投诉。以黑猫投诉为例,截至目前,有数十条对有鱼生活平台的投诉,涉及购买物品不发货、无法退款、商品价格虚高等问题。还有消费者称,该平台存在强制消费、承诺的广告任务无法提现,消费获得的数据根本卖不出去、涉嫌资金盘欺诈行为等。

本报记者下载了“有鱼生活”APP,看到首页即是针对新人的福利,比如新人注册提现3元、邀请3位用户提现1元,100元IP兑现商品。同时设置了主线任务等,包括提现任务、限时任务、会员任务等,以限时任务为例,浏览网页即可获得相应的IP。
此外,在有鱼生活APP上设有首页精选、有鱼好物、文创专区等栏目,分别设有消费获得、广告获得、贡献金等奖励机制。对于新人来说,极易受上述各种福利诱惑,在该平台消费或者看广告。在完成简单任务如观看广告、签到等获得收入后,这些积分变成贡献金。
值得关注的是,有鱼生活上的“贡献金”类似于平台的积分,用户每天打开 APP 签到,或是花几分钟看完推送的广告,攒下贡献金到一定的数量,可以在商城兑换东西或者到文创专区兑换相应的产品。
在有鱼生活APP的文创专区,可以看到各种中国数字文化产品。该区同样存在做任务领贡献金的机制。如消费满指定额度,可在30天内每日领取高额贡献金,贡献金可1:1兑换为“文化数据IP”。按有鱼生活的说法,文化IP是一种具有增值潜力的数字资产,消费者可持有或应用后领取授权费,实现良性循环。
不过,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上反映,有鱼生活平台承诺消费返贡献金,贡献金兑换文化数据,文化数据可卖出去兑现,“但我消费转换的文化数据挂了一个月都没有卖出去,还强制消费。”
一名消费者向本报记者表示,有鱼生活主要用“薅羊毛”的方式引流,让用户在有鱼生活平台消费购买产品,买多少送多少贡献金。但是要每天领、要领30天才能领完,领到的贡献金拿去换成数据,再把数据拿到交易市场卖,但是长时间卖不掉。“这背后的规则都由平台控制,这实际上是套取大家的血汗钱。”该消费者表示。
伴随着大量消费者涌入做任务,然而有鱼生活并不像宣传所说的看看广告就能赚钱,这也引起诸多质疑,有用户认为,这背后更像是一场资金盘式的庞氏骗局。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有鱼生活通过多级返利机制如推广收益、孵化奖励等,诱导用户疯狂拉新,用新成员“消费贡献金” 支付老成员收益,营造 “躺赚” 假象,在现实中变成了借 “消费返利” 包装,行 “拉人头、团队计酬” 的传销骗局,依赖新成员持续加入维持,一旦新增不足便会崩盘。
对于有鱼生活是否涉嫌资金盘的骗局、其盈利模式等问题,本报记者就此向国中数字集团发去采访提纲,截止发稿时,公司未对此作出回复。
2 国中数字集团融资涉嫌虚假宣传
工商信息显示:有鱼生活APP运营方为国中数字集团实为个人独资公司,股东为王永超,注册资本1000万元,但仅为认缴。
目前,国中数字曾公开宣布已完成A轮、B轮融资,融资总额数亿人民币,其中B轮融资由深圳市东方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华远”)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据称,国中数字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此次融资将为其在数字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记者看到,B轮数亿融资,这也成为各种网络“小作文”鼓吹国中数字背景强大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国对其进行宣传。
从投资方来看,深圳市东方华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个人股东利达春占股65%。另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最新数据显示:国中数字登记股东为王永超个人,历史股东曾有鼎投(深圳)投资控股公司、广西大利网络科技公司,其中鼎投公司认缴1000万元但并没有实缴,且这两大股东均已退出,而股权登记上也未见东方华远的身影。而国中数字宣布完成融资已是在今年1月初,时隔大半年,股东列表上并不见新的股东的身影,国中数字数亿融资或涉嫌虚假宣传。
另外记者注意到,国中数字集团宣称公司取得了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的经纪商身份,可以从事文化数据(文化数字资产)管理与运营,实现文化数字化在消费行业与真实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并实施落地。但有深圳文创圈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个人在文创或文创衍生品的企业圈内比较熟,并没有听过国中数字集团。
资料显示,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是由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建的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核心基础设施,于2022年8月31日上线试运行。然而,近年来有多家企业打着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名义,以积分兑换“文化数据资产”增值赚钱为噱头,进行会员多层拉人头消费式的骗局。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工作人员此前向媒体澄清:企业将自己创作的文化数据资产委托我们进行上架交易的时候,我们会给予参考指导价,最终价格还是由企业决定,定价完成后就变成了一种买卖标的物,买方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权属买卖。“变现也是在他们自己的平台上变现。文化数据标的没有金融属性,出现价格变化是企业个人行为。”
就有鱼生活APP运营模式,以及国中数字集团融资、文创变现等问题,本报记者向该公司发去采访提纲,截止发稿时,国中数字集团并未作出回应。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