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市潼南高新区环保科技产业园的一家名为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的企业,屡次因环境违法被处罚。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和重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发布平台上,其废水、废气等关键排放信息“缺席”。这一现象,与《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关于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的强制性规定,形成鲜明反差。
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的监督执法信息栏中,尚未看到该企业的任何处罚记录。信息公开的“空白”与监管执法的“沉默”之间,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监管漏洞?
数据“蒸发”与法规的碰撞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然而,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的自行监测数据页面长期显示“暂无数据”。
在重庆市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发布平台上,该企业仅公布了2025年4月16日对厂区污水总排口总铜和总锌的监测记录,其余时段数据全面缺失,废气和废水在线监测记录均未公开,与法规所要求的实时、完整公开原则严重不符。
迟来的数据与官方的回应
近日本报通过12345将问题反映后,11月14日,生态环境局一名杜姓工作人员回应称:“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开展了8到10月的自行监测工作,因为有些是月测,有些是季测,他都开着了。重庆市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发布平台本来是要求及时公布数据的,但他确实没有发布,自他恢复生产以后,还没有进行发布,我们就要求他在这个星期发布,今天经过我们昨天核实,他们昨天已经发布了监测数据了”。
据重庆市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发布平台最新信息,该企业补发了监测数据可见:废水手工监测厂区污水总排口4月16日对总铜、总锌的监测值;8月7日18:00对生产负荷、流量、总铜、总锌的监测值;8月14日14:00对生产负荷、流量、总铜、总锌的监测值;9月25日9:00对生产负荷、流量、悬浮物、总铜、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石油类、总锌的监测值;9月25日10:00对生产负荷、流量、悬浮物、总铜、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总锌的监测值。雨水排放口8月7日18:00对生产负荷、流量的监测值;8月14日14:00对生产负荷、流量的监测值;9月25日9:00对生产负荷、流量、总铅、总砷、pH值、总铜、总锌的监测值,9月25日10:00对生产负荷的监测值。
废水在线监测数据可见:2025年11月9日00:00至11月14日22:00对厂区污水总排口流量、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监测值。
废气手工可见:09月28日 00:00对密闭原料库废气排放口对生产负荷、流量、流速、温度、湿度、含氧量、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锡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锑及其化合物、非甲烷总烃、氟化氢、铅及其化合物的监测值;烘干熔炼烟气排放口对生产负荷、流量、流速、温度、湿度含氧量的监测值;配料料仓废气排放口对生产负荷、流量、流速、温度、湿度、含氧量、铊及其化合物(以铊计)、锡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锑及其化合物、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非甲烷总烃、氟化氢、铅及其化合物的监测值。
废气在线可见:烘干熔炼烟气排放口2025年11月11日 11:00至2025-11-14 22:00对流量、流速、温度、湿度、含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的监测值;熔炼环集烟气排放口11-11 11:00对流量、流速、温度、湿度、含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氯化氢、颗粒物的监测值。
然而,从8月至今,所公开的在线监测数据仅数天,远未达到排污许可证所要求的全面、实时公开标准,数据发布的“片断化”与“滞后性”依然突出。
(废水手工监测截图)
(废水手工监测截图)
(废水自动监测截图)
(废气手工监测截图)
(废气在线监测截图)
(废气在线监测截图)
违法历史与监管“沉默”的对比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近年来多次因环境违法被重罚:
2023年10月24日因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以及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被重庆市潼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合计处以35万元罚款;
2024年12月19日,因危险废物超期堆存未处置、未报告,被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处以37万元罚款;
今年2月6日,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又因“将未经处理的含砷废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外环境”,构成逃避监管排放水污染物,造成琼江潼南区、铜梁区41公里河段砷污染、5个自来水厂取水中断,被认定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为此作出100万元处罚决定。
然而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不仅缺乏该企业的监测数据,其监督执法信息栏中也未见任何处罚记录。监管信息的不透明,与企业屡罚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引发公众对执法透明度与执行力的质疑。
监管缺位,法规如何“长出牙齿”?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对未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行为可处以2万至20万元罚款。然而,面对企业长期不公开监测数据的行为,是执法存在疏漏、处罚未能落地,还是处罚结果未予公开?无论原因为何,均削弱了法规的刚性。
一家曾造成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在排污许可监管体系中仍能处于“隐身”状态,不禁让人担忧:类似琼江污染的生态悲剧,是否仍存重演风险?
环保监管需要真正“长出牙齿”
环保监管的透明与严格,直接关系公共环境安全和法治权威。重庆耀辉环保有限公司的数据“蒸发”现象,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更是对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效果的考验。当法规要求与监管实践存在显著差距时,亟须通过强化执法、公开追责,让制度真正“带电”,避免环保铁规沦为纸上空文。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