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张飞涛
实习生丨陈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中国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东软集团(600718.SH)将迎来上市30周年,应以何种方式庆祝?
行业领先、赋能全球数万家客户、市占率第一——东软集团习惯用这些亮眼的词语描绘自身实力。然而,近年来公司主业面临严峻的盈利挑战。
2025年上半年,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近47亿元,同比增长逾9%;扣非净利润为-4269.98万元,为近5年中期首次亏损。公司依靠政府补助、金融投资收益与汇兑损益,勉强维持归母净利润为正的体面。
实际上,自2022年以来,东软集团主业持续亏损,三年半累计亏损达7.56亿元。
创始人、71岁的“软件教父”刘积仁卸任董事长,由63岁的荣新节接棒。
荣新节能否解开东软集团的困局?
01
毛利率普降
盈利靠非经常性损益
东软集团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9亿元,同比增长9.08%;归母净利润5627.04万元,同比下降42.75%。营收与净利润走势明显背离。
归母净利润下降超40%已属“体面”。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为-4269.98万元,为2021年以来首次中期亏损,同比下降206.04%。
归母净利润之所以为正,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粉饰。当期,东软集团非经常性损益为9897.02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175.88%。
其中,政府补助5194.67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3647.80万元,另有来自联营企业的重要非经常性损益等。
此外,汇兑收益也对归母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上半年,公司财务费用为-5294.29万元,同比变动-190.83%,为2021年以来中期财务费用首次为负。主要原因是汇率波动带来汇兑收益6140.33万元,这也是公司近年来汇兑损益首次为正。
由此可见,东软集团的主业已基本丧失盈利能力。
在其业务版图中,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慧城市曾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但2025年上半年,这两大业务明显失速。
东软集团深耕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领域20多年,参与全国25个省200多个城市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服务超8亿人群和8000万参保单位,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为6.80亿元,同比下降1.37%,成为四大业务中唯一下滑的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
上半年,东软集团新签近20个千万级项目,DRG/DIP领域新增20余份合同。但这些新订单能否有效转化为业绩,仍存不确定性。
智慧城市业务表现同样不佳。上半年该业务收入7.27亿元,同比仅微增2.91%,较上年同期17.02%的增速大幅放缓,且增速低于公司整体营收增长。该业务毛利率也下降5.24个百分点。
两大传统业务集体失速,新业务表现亦低于预期。
上半年,企业互联及其他业务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2.66%,较上年同期26.59%的增速大幅放缓,毛利率下降3.07个百分点。
唯一亮点是智能汽车互联业务,上半年收入20.78亿元,同比增长20.11%,但毛利率也下降1.96个百分点。
四大业务毛利率全线下降,东软集团主业盈利能力的丧失不足为奇。
02
业务结构失衡
经营现金流恶化
东软集团主业几乎无盈利能力,与其业务结构失衡有一定关联。
2025年上半年,公司重点布局的智能汽车互联业务快速增长,跃升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44.31%。但该业务毛利率仅为14.26%,为四大业务中最低。
企业互联及其他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上半年收入占比为25.68%,毛利率为31.59%。
两大传统业务中,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业务收入占比降至14.51%,在四大业务中垫底,但其毛利率仍达44.73%,虽有所下降,仍为最高。
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占比为15.50%,略高于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毛利率为36.18%,居第二位,但同比降幅较大。
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收入贡献最小,收入贡献最大的业务毛利率最低——东软集团的业务结构明显失衡,这也是公司主业盈利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东软集团主业几乎无法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7391.25万元、6304.75万元,同比变动-129.23%、121.56%、-14.70%;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30亿元、-1.47亿元、-3613.42万元,连续三年亏损。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加上2025年上半年,近三年半公司扣非净利润合计亏损7.56亿元。
东软集团的经营现金流也出现恶化迹象。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76亿元,去年同期则为-1.83亿元。
经营现金流恶化与应收账款、存货等指标变动相关。2025年6月底,公司存货从年初的43.87亿元增至49.64亿元,应收账款从17.99亿元增至19.55亿元,合同资产猛增62.39%至3.31亿元。
三大指标合计72.5亿元,较年初增加8.5亿元,但较上年同期的75.14亿元减少2.64亿元。
三大指标合计占公司当期流动资产100.94亿元的71.82%。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42.4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61亿元略有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46.2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4.44亿元增加1.76亿元。
东软集团的财务状况亦不乐观。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19.27亿元,扣除受限资金1.13亿元,可动用资金为18.14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为12.36亿元。
尽管现有货币资金可覆盖现有债务,但合同负债达42.62亿元,主要为收取客户的预付款。上半年合同负债较2024年同期减少4.7亿元,系202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03
年内股价滞涨
荣新节如何破局
东软集团主业陷入盈利困局,该如何破解?
从财报披露信息看,导致东软集团经营亏损的因素还包括资产减值与参股子公司亏损。
2025年上半年,东软集团资产减值损失1.04亿元,同比接近翻倍,主要因“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增加。
公司投资收益亦不佳。2022年以来,投资净收益持续亏损,主要源于联营企业亏损。
2025年上半年,公司5家联营公司——东软医疗、熙康、望海、融盛保险、东软睿驰全部亏损,亏损额分别为4139万元、4889万元、2306万元、1942万元、2655万元。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净收益合计亏损2565.46万元。
二级市场上,东软集团表现同样疲软。2025年初,公司股价为10.77元/股,10月23日收盘价为10.43元/股,滞涨明显。2025年一、二季度,陆股通连续减仓。
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由“软件教父”刘积仁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办。1996年6月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
东软集团曾成功研发中国第一台CT,打破国际企业对CT市场的垄断。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数据价值化、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服务、全球软件业务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即便如此,从经营业绩数据看,东软集团的盈利能力低于市场预期,近几年已陷入发展困局。
今年4月,执掌东软集团34年的刘积仁退居幕后,卸任董事长,转任董事并被聘为荣誉董事长,由63岁的副董事长荣新节接任董事长。
备受质疑的是,尽管主业持续亏损,东软集团的高管仍领取高薪。2023年、2024年,荣新节的年薪分别为180万元、294.30万元;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张晓鸥的年薪分别为235万元、248万元,同比均有增长。
值得关注的亮点是,近几年东软集团智能汽车互联业务发展较快,产品覆盖110多个国家,搭载其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的车型近2000款。在15-20万区间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装座舱域控制器市场中,公司以14.58%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
正式掌舵后,业绩仍在下滑,主业深陷连续亏损困境,荣新节如何才能破局?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时代,他能否借此机会带领东软集团实现突围?2026年,是东软集团是A股上市30周年,荣新节将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