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馆陶县聚焦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群众健康意识薄弱等问题,以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为依托,通过“固定阵地+流动服务”双轨模式,构建了“健康服务+文明实践”的县域样板,率先打造“医疗健康文明实践基地”,并首创“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推动健康服务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累计服务群众超13万人次,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基层健康治理经验,有效提升了群众健康素养和基层医疗服务效能。
创新机制,构建三级联动服务体系。以“阵地流动化、服务精准化”为原则,建立“1+8+N”服务体系,以县级医疗健康文明实践基地为核心,8个乡镇卫生院为枢纽,N个村级卫生室和流动服务车为触角,形成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并出台《医疗健康文明实践基地管理制度》。购置2辆“健康直通车”,配备便携式医疗设备,定期深入偏远村庄、学校、企业,开展“新时代流动文明实践”“家门口问诊”等活动,年均流动服务300余次。
拓展内涵,打造“健康+”文明实践品牌。定期组建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组成的“健康宣讲团”,推出“健康微课堂”“中医养生坊”等特色课程,年均开展讲座200余场,覆盖群众3万余人。深挖特色志愿服务,实施“银龄敲门行动”,为失能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提供上门体检、心理疏导;开展文化融合实践项目,将健康知识融入非遗剪纸、地方戏曲,推广太极养生保健操等活动,创作《健康馆陶三字经》《养生快板书》等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理念。
整合资源,凝聚多元协同发展合力。馆陶县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的协同模式,联合卫健、教育部门开展“健康校园”计划,为中小学生提供视力筛查、脊柱健康干预;引入医药企业资源等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药品、手术援助;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吸引医学专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打造群众自治赋能,在行政村成立“健康小组”,培育家庭健康明白人,形成“邻里互助监测血压”“健康食谱共享”等微治理模式,全面提高群众健康素养。(王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