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唐营小学数学组开展“数感培养”主题教研活动,教师们围绕“如何让数感在生活中自然生长”展开深入探讨,形成多项实操性建议。
活动中,教师们达成共识:数感的培养离不开真实生活场景。例如在购物情境中,让学生估算“100元买3本25元的书是否足够”,通过实际运算感知数的大小与关系;借助校园植物角的花盆数量、操场跑道长度等真实素材,让学生在数实物、量距离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教研团队规划分层培养路径:低年级依托实物教具,在数小棒、分糖果等活动中建立数与量的关联;中年级聚焦运算应用,通过估算商品总价、对比不同方案的花费等任务,深化对“数的关系”的理解;高年级则结合社区人口统计、家庭开支规划等现实问题,让数感服务于实际问题解决。
老师们同时反思,此前部分教学活动因情境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导致数感培养效果有限。后续将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嵌入“数感发展目标链”,从具象操作到抽象应用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自然建立对数的敏感度与运用能力。
此次教研为数学教学注入新思路,通过生活化情境与分层设计,数感培养将更贴合学生成长规律,让数学真正成为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助力学生数学素养落地生根。(杨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