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国网邯郸市新区供电公司:“无人机”实现电力线路无盲区巡检

来源:邯郸日报发布时间:2025-09-25 19:49:00

  日前,国网邯郸市新区供电公司“数字新区”电力飞巡团队凭借“基于无人机协同中继技术的电力线路无盲区巡视应用”项目,在2025年能源行业无人机创新项目比赛中荣获能源行业无人机创新应用成果三等奖。该项目成功解决了复杂环境下无人机电力巡检的信号遮挡难题,实现了巡检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在传统电力线路巡检中,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高;常规无人机巡检则易受城市高楼、农村民房、山区地形等环境影响,出现信号中断、图传不畅、存在盲区等问题,难以满足电网数智化转型需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国网邯郸市新区供电公司组建了13人的“数字新区”电力飞巡团队,于2024年建成邯郸地区供电企业首个无人机机场,也是河北电力首家全程自主规划实施建设无人机场的县级供电企业。团队创新引入中继技术,搭建“中继机+作业机”协同作业模式,通过空中信号接力突破物理遮挡,构建起智能巡检新体系。

  在技术落地过程中,团队选用大疆Matrice 400作为中继机,凭借其增强版图传系统和多天线架构,配合御三、M30等作业机构建稳定传输链路。通过模拟城市、农村、山区等多种场景,团队测试确定了中继高度、信号切换阈值等关键参数,实现可靠信号接力。

  在路径规划方面,团队借助GIS系统导入线路及地形数据,标注遮挡物,构建数字模型,制定“避障-中继-作业”一体化飞行方案:在城市利用楼顶高空悬停中继,在农村构建80—100米空中节点网络,在山区依托山顶设置中继点,实现全域无盲区覆盖。

  该项目还具备智能信号维护功能:作业机实时监测信号强度,一旦低于阈值即自动触发中继支援,中继机可在10秒内建立稳定传输。飞控人员可远程介入,出现断联时自动执行返航或悬停指令,全面保障巡检安全。

   实施以来,该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山区线路巡视周期从7天缩短至2天,缺陷识别准确率由75%提升至92%,故障响应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24分钟。在降低人工成本、避免停电损失的同时,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群众满意度,为复杂环境下的电力巡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

   该项目不仅是电力巡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的有益实践,也是“科技赋能、智慧巡检”理念的生动体现。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无人机技术创新,助力智能电网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贡献更多电力智慧。(周凌雁)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