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架接返自伊朗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镜观世界丨舌尖上的中亚
归国大熊猫“宝弟”“宝妹”在浙江温州动物园正式亮相
黑龙江绥化——机械力量足玉米抢鲜收 本报记者方圆 黑土生金,沃野飘香。在黑龙江绥化青冈县祯祥镇兆林村,一台大型鲜食玉米采收...
本报石家庄9月22日电(记者邵玉姿)为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日前,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实施本科高校创新创
本报南宁9月22日电(记者祝佳祺)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会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联
本报重庆9月22日电(记者王欣悦)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重庆通过选才、引才、育才措施,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2 7万人,为
核心阅读江苏洑家村和安徽下吴村,是位于皖苏交界处的两个小山村。比学赶帮、携手发展、产业协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苏皖合...
满身泥尘、满手老茧、满头白发,他们是日夜耕作的农民,是一群特殊的科学家。寒来暑往,他们在田垄上劳作,也在实验室里奋斗。他们爱种
世上的花儿千千万,棉花是最美的那朵花。说起棉花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总有说不完的话。棉花全身都是宝,能产
刚刚结束高标准良田的考察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又赶回河南省农科院的温室,他放心不下实验室里生长着的
初秋,距离江苏南京60公里的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南京农业大学的试验田,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绿油油的大豆田中,拨弄茎秆枝叶,查
现在你们才去赶冬天在海南过春节的时尚,我已经这样过了50多年啦!提起南繁的苦和累,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