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长治 > 正文

潞安化工余吾煤业机运二队党支部技术帮扶破解副立井提升系统人才瓶颈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史习武发布时间:2025-08-15 08:19:48

  副立井提升系统如同矿井生产的“生命线”,但其服役时间长、技术迭代快的特性,对维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严苛要求。潞安化工余吾煤业机运二队曾面临这样的困境:资深技术骨干因岗位调动陆续离开,新员工在提升机维护领域经验匮乏,知识与技能的断层让系统稳定运行面临挑战。

  为打破这一僵局,机运二队党支部主动作为,组建技术帮扶小组,让党员先锋扛起“传帮带”的大旗。这支由技术素养突出的青年员工组成的团队,以系统培训与实践指导为双轮驱动,在副立井提升系统的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中写下了生动注脚。

  

  组建之初,技术帮扶小组便明确了“夯实基础、聚焦实战”的工作思路。团队成员先给自己“充电”,全面梳理提升机维护的技术资料,在吃透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难题设计培训课程。那些原本晦涩的机械构造、复杂的电路原理,被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让新员工能快速跟上节奏。

  培训课堂不止在会议室里。技术帮扶小组将“讲台”搬到了提升机房,把设备拆解、故障排查的过程变成直观的教学现场。针对 “PT100AI板通讯故障”“跳闸继电器故障”这类高频问题,他们带着学员一步步分析成因、模拟操作,直到每个人都能独立上手。为了让知识留存更持久,团队还编写了详细的维护手册,拍摄了设备原理讲解视频,相当于给员工配备了随时能查阅的“技术字典”。

  技能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技术帮扶小组在培训过程中格外注重“学用结合”,定期组织技能考核,把实战中可能遇到的场景搬进考场。从故障判断到部件更换,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成为评分标准,倒逼学员在练习中精益求精。这种“边学边练、以考促学”的模式,让新员工的成长路径清晰可见。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技术传承的链条逐渐拧紧。技术帮扶小组里的老党员带头践行“老带新、新促老”的互助机制,在日常维护中手把手教方法,在技术研讨时面对面传经验。年轻员工思维活跃,常常提出新的检修思路,也给资深师傅们带来了启发。这种双向成长的氛围,不仅让技术团队的整体战斗力不断攀升,更推动后备人才队伍悄然成型——一批能独立攻克技术难题的青年骨干逐渐挑起大梁,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如今,技术帮扶的成效已悄然显现。员工处理提升机常见故障的时间从平均30分钟缩短到平均10分钟,系统故障率显著下降,曾经让人头疼的技术瓶颈逐渐被打破。在解决“PT100AI板通讯故障”时,学员们总结出“三步排查法”;面对到位开关故障,这支成长起来的人才队伍更是交出了亮眼答卷——共同研发出磁性强度指示器。这一创新成果的应用,让故障处理效率实现质的飞跃:2024年,提升机因磁铁退磁引发开关不到位故障共4次,每次判断磁极及更换磁铁需耗时平均30分钟;而2025年使用该仪器定期测量后,不仅提前更换退磁磁铁2次,单次操作时间还缩短至10分钟,大幅降低了故障发生率。

  

  这些诞生于实践的创新成果,正是技术帮扶项目结出的硕果。他们还把故障处理经验录制成视频,在支部学习交流中分享,让技术成果惠及更多人,形成了“培养人才—创新技术—反哺生产”的良性循环。

  机运二队党支部的技术帮扶之路,不仅破解了人才短缺的难题,更让“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成长为技术能手,副立井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有了更坚实的保障,而这种以党建促技能、以技能强生产的模式,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孙金龙 常伟)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