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政协围绕“绿地开放共享”主题开展“再商量”活动,组织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与园林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调研、座谈,共同梳理成果、直面问题、谋划未来。大明湖南岸的“疏绿透湖”工程成效显著,曾经被植被遮挡的湖光山色如今一览无余,超然楼、百花桥与古城风貌交相辉映。西护城河绿道贯通后,趵突泉、五龙潭至大明湖的步行断点被打通,亲水平台、喷雾景观等设计成为市民游客的“小惊喜”。泉城公园的共享绿地、Park+书享艺术空间、唐冶中央公园的萌宠乐园等新场景,不断拓展着绿地的功能边界。
“从‘封闭’到‘开敞’,从‘观赏’到‘参与’,这是园林建设理念的根本转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教授李成评价道。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局长张士东表示,目前全市已开放共享绿地323处,未来三年还将每年新增100处,推动“城即园林”从愿景走向现实。
“年轻人需要静态阅读区,家庭需要动态露营区,老人孩子需要安全活动区。”市政协委员孟娟建议打造“泉畔音乐会”“草地读书会”等特色场景。市政协委员张骞之则提出“公园+生活场景”理念,推动绿地与社区、商业、文化深度融合。
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部长王世龙介绍,共享绿地小程序即将上线,具备“找绿地”“活动预约”“绿地管家”等六大功能,实现“一屏尽览、一键参与”。
面对养护成本高、人流量大、不文明行为等问题,李成建议加强草坪耐践踏品种研究,推广“冷季型+暖季型”混合草种;市政协委员王维霞提出通过AI模型预警人流超载,推行“两定两放”管控策略。市政协常委叶霖建议推广“市民园长制”,孟娟则呼吁壮大志愿者队伍,让市民参与巡逻、劝导、活动组织。
从大明湖到护城河,从泉城公园到社区角落,绿地的开放共享正悄然改变着济南的城市肌理和市民的生活方式。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